韩国总统李在明对BBC表示,世界正在越来越分裂为两个阵营,而韩国正处于前线之中。 李在明表示,首尔“显然不愿意看到中国、俄罗斯与朝鲜走得如此接近”,但韩国仍希望“将自身定位在中间”。 李在明这话戳破了韩国当下最尴尬的战略困境——夹在大国博弈的缝隙里,既不敢彻底倒向一边,又怕被任何一方抛弃,所谓“中间定位”本质上是被逼出来的生存智慧。 先得看清他说“不愿意看到中俄朝走得近”的根由,这根本不是空泛的表态,而是戳中了韩国的安全死穴。 自从2024年俄朝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双方在军事、经济、技术等领域全面勾连,韩国最担心的事就成了现实——俄罗斯可能把洲际弹道导弹的多弹头技术、高超音速导弹技术甚至军事卫星技术转让给朝鲜。 朝鲜的核力量本就让韩国如芒在背,再加上俄罗斯的技术加持,半岛的军事平衡直接被打破,这对首尔来说可不是“不愿意”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威胁。 尹锡悦政府之前还硬气地让俄罗斯在朝韩之间选边站,结果被克里姆林宫直接怼了回去,现在俄朝越走越近,等于韩国把自己逼到了更被动的境地。 但他说“想站中间”,也不是装出来的中立,而是韩国根本没资本选边站队。从经济上看,中国是韩国绕不开的命脉——中韩贸易额常年占据韩国外贸的近四分之一,半导体、汽车这些韩国支柱产业的核心市场都在中国,要是真跟着西方阵营硬扛中国,韩国经济得先崩一半。 李在明自己也说得明白,中国是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必须稳定处理中韩关系,甚至直言台海问题不涉及韩国核心利益,不能让韩国当风险战场,这都是怕经贸命脉被掐断的实在考量。 再看对美关系,表面上韩美同盟是韩国的“安全基石”,但现在这基石早没那么稳了。特朗普政府的孤立主义让韩国对美国的保护产生了动摇,尤其是美国执法部门抓捕韩企员工的事,更是寒了韩国的心,连韩国外长都坦言“美国不再是以前的美国”。 李在明虽然说要巩固韩美同盟,但更强调要“自主、互惠”,还要推进收回战时作战指挥权,说白了就是不想再当美国的“棋子”,怕哪天被美国当成筹码牺牲掉。 尹锡悦之前一门心思靠向美国和北约,又是搞美日韩军事合作,又是要参加北约网络防御演习,结果呢?俄朝关系没拦住,反而把韩国拖进了阵营对抗的漩涡,这教训李在明不可能不记着。 更关键的是,韩国的国内现实也撑不起“选边站”。尹锡悦执政时搞“一边倒”外交,已经把国内撕裂得够呛,李在明能以50.2%的高支持率上台,靠的就是承诺修复社会裂痕、专注经济民生。 要是他现在也跟着搞阵营对抗,先不说经济受不受影响,光是对乌军援这事就过不了国会关——反对党占多数,而且韩国和朝鲜还处于理论上的“战争状态”,战时储备根本不允许随便援乌。 普通民众对俄罗斯本就没什么敌意,决策层硬要绑着大家选边站,只会引发更大的国内矛盾,这是李在明绝对不敢碰的雷区。 他提的“中间定位”,其实有套实在的算盘,就是他那套“三四五七”战略——要当人工智能强国、国防出口强国,还要加入“G7+”俱乐部。要实现这些目标,光靠美国不行,得跟中国做生意,得借助俄罗斯的北极航线提升釜山港的地位,还得在半岛问题上找平衡。 所以他才说要修复对俄关系,想拉着俄罗斯在半岛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甚至为韩国企业进军俄罗斯和乌克兰战后重建铺路。这哪是单纯的“中间派”,分明是把外交当生意做,每一步都盯着韩国的实际利益。 但这“中间定位”想实现可太难了,本质上是在大国的夹缝里找空间。一边是美日韩军事合作越来越紧,美国逼着韩国跟进“印太战略”;另一边是俄朝同盟不断强化,朝鲜因为有了俄罗斯撑腰,对美韩的态度更加强硬,连谈判的兴趣都没了。 中国虽然是韩国的贸易伙伴,但在半岛问题上不可能完全顺着韩国的意思来,毕竟中俄在地区安全上有共识。李在明自己也清楚,韩国处于“前线”,这种前线不是地理上的,是战略上的——两边都得罪不起,两边都得应付,稍微走偏一步就可能引火烧身。 所以说,李在明的表态根本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外交理念,就是韩国当下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既怕中俄朝走近威胁安全,又怕倒向西方丢了经济利益和自主权,所谓“中间定位”不过是在大国博弈的裂缝里,想为自己挣一口喘息的空间罢了。 可这空间好不好挣,从来不是韩国自己能说了算的,毕竟在阵营对抗的大棋局里,小国的“中间路线”,从来都是最考验平衡术的险棋。
就在刚刚!韩国总统罕见承认了!9月22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路透社专访中抛出
【65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