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据报道,长春一70多岁大爷,在整理亡妻遗物时,偶然发现一张存折,想起这是

云海澄碧翠 2025-09-24 16:51:40

9月23据报道,长春一70多岁大爷,在整理亡妻遗物时,偶然发现一张存折,想起这是二十多年前,妻子拿他身份证开户,还存了100万,后用钱取了40万,剩下的60万一直由妻子保管自己都忘了,于是大爷连忙去银行取钱,但并未成功,这是为什么? 8月28日吉林长春的一桩官司尘埃落定,主角是一本旧存折和一位七旬老人,崔大爷在他过世老伴的遗物里,翻出了一本存折,上面似乎记录着一笔巨款。 他拿着这本存折把银行告了,索要60万本金,但两级法院都没支持他,只因崔大爷手中的那本存折,它唯一的“清白之处”,可能就是第一行记录,2000年6月7日开的户,存了1块钱。 这一点银行系统里有,双方都没异议,它也成了后面所有争议的一个“参照点”,麻烦就出在第二行。 记录显示存进了一笔100万的巨款,账户余额也跟着变成了1000001元,可这笔记录”浑身“都是破绽,存百万款的日期,本显示的是6月6日,这已经是比开户早了一天,逻辑上就说不通。 更要命的是,日期上的“6”有明显的手写涂改痕迹,被硬生生描成了“7”,这些“硬伤”让这本存折的身份,变得极其尴尬,它到底是真的权利凭证,还是一个说不清的误会? 法官也“头疼”,最后认定这笔关键的存款事实“真伪不明”,当证据自己都站不稳脚跟的时候,法律的天平就会对提出主张的人,也就是崔大爷,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常说的“谁主张,谁举证”,这时候就升级了,你不仅得拿出证据,还得把证据上的疑点解释清楚,可崔大爷恰恰就卡在了这里,存折上的日期为啥被改了? 他给不出合理的解释,那这笔百万巨款是哪来的,他也提供不了任何资金来源的证明,法院还发现一个不合常理的地方。 从2000年到2022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么大一笔钱,户主竟然从来没有来银行查询过一次,这显然和普通人的习惯差太远了。 证据链断裂行为又不合常理,崔大爷最终只能承担举证失败的后果,官司自然就输了,这场官司也是一场,“纸质孤证”和“数字系统”的对决。 崔大爷的全部希望,都压在了这本有涂改、有矛盾的存折上,而银行这边拿出来的是一套,完整连贯的电子系统记录。 银行的逻辑很简单,所有业务以系统为准,而系统里压根就没有,那笔100万存入和40万取出的任何痕迹,法院的选择其实并不难。 从长春市朝阳区法院一审,到长春中院二审,判决都一样,今年8月28日的终审判决,给这件事画上了句号。

0 阅读:435
云海澄碧翠

云海澄碧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