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科,1949年拒绝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蒋介石在日记里怒骂他是“阿斗”,并说“说孙科这个人,不仅卖党而且卖国,是总理的不孝子孙!”那么,这些年孙科去了哪里,最后结局如何呢? 孙科从小时候就在父亲孙中山的溺爱中长大,后来因为孙中山事务繁忙他并没有长时间的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但是孙中山对他的关怀从未停止,随后孙科就出国留学了,当孙中山得知了孙科对阅读的喜爱时他更是感到欣慰无比。 孙中山也会抽空给远在美国的孙科写信,给他一些在学术上的建议,更是亲自给他挑选书本这让孙科也开心不已,虽然说孙科的学业比较多元化,先是学习了农业知识又学了文学,最终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进攻法学。 最后他回国时手里握着两张学术证明,一张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学士另一张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这样的西式教育早早的就让他在国民党里面收获了不小的名气。 1910年时,他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了当时同盟会里最年轻的一员,在工作时他的表现也非常的好总会受到别人的夸赞,随后他被担任为广州市市长,可是孙中山认为孙科的年纪太小了不应该能担任这如此重的职位。 可是当时胡汉民认为孙科完全具备这种能力,最终在胡汉民的劝说下孙中山才至持孙科,在刚开始孙科还比较低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份让身边的人对他产生敬畏,慢慢的他开始变的高高在上。 有一次他听见了胡汉民说他有“少爷脾气”,就因为这件事他对胡汉民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在发军饷的时孙科拒绝给胡汉民发军饷,理由竟然说胡汉民在私下私自收取钱财等,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孙中山的耳朵里,这令他愤怒不已。 这件事毫无疑问的触碰到了孙中山的底线,作为一个心里装着国家的领导人物,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做出如此事情,在愤怒之下他竟然拿起枪指向了孙科,还好叛变有警卫人员拦着,要不然谁都不知道孙中山在愤怒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情。 经过这件事之后孙科变得沉稳起来了,他把广州治理的有条不紊,后来又连续两次继续担任了广州市长,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会一直这样时,1948年,他在竞选副总统的时输给了李宗仁,然而国民党也在这一年大败,他不得已只能从广州逃到台湾。 在香港的日子也不好过,每一天都有曾经的手下来上门借钱,可是他也没有多少钱,只能每次给五块或者十块钱应付一下,可是每天都这样的话任谁都会招架不住,于是两年之后又去美国去投靠了自己的女儿。 在美国一直待了16年,在这期间,这位曾经的广州市长失去了曾经的光环,他现在没有家产没有人给他供奉,只能靠子女的帮助来维持生计,有一段时间他为了省钱竟然自己去打扫卫生整理菜园。 有时候连吃个红薯都得省着点吃,就怕自己吃了上顿没有了下顿,他在街上溜达看见自己喜欢的书都掏不出钱,他并不是不想回台湾,他找了不少人给蒋介石带话可是蒋介石压根不想见他。 因为蒋介石曾在日记里骂他是“卖党卖国的叛徒和不孝子孙”,因为早年的孙科早年喊着联合抗日,这不摆明了和蒋介石对着干,后来在台湾孙科故意不提父亲孙中上的新三民主义,只讲了旧的三民主义,所以蒋介石骂他“不孝”。 而骂孙科“阿斗”是因为蒋介石想打掉他“国父之子”的背景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后来1965年10月,74岁的孙科终于踏上了台湾的土地,蒋经国带了两千多号人前去迎接他,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第二天孙科去见了蒋介石,两个人都老了所以聊的也很开心,蒋介石还把自己的宾馆给孙科住下,没过两年蒋介石又给了他一个“考试院”的院长,可是谁都能看的出来这个职位只不过是一个虚的,可是他不敢违抗总统的命令。 他还做了点实际的事,在上任第二天就去找王云五询问了一下情况逼着下属赶紧制定“考试计划”随后连着三年开考,让这些博士和硕士们都有了出头的机会,另外他只能去参加纪念孙中山的会议,偶尔出访几个断交边缘的国家,成为了蒋介石父子装点门面的“提线木偶”。 1973年9月,他在台北病逝,身后和父亲一样,只有书籍和照片,没留下一分遗产。 信息来源:孙中山之子生活窘迫:买不起新书啃番薯度日——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