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苏军宁可战死7.8万人也要攻占柏林,因为只有打下柏林,哪怕苏联亡国了,二战主力依

苏军宁可战死7.8万人也要攻占柏林,因为只有打下柏林,哪怕苏联亡国了,二战主力依旧是苏军。如果不攻克柏林,那么苏德战争中苏军战死的那916.48万士兵就白死了。 这事儿从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军打响 “巴巴罗萨行动” 那天起就埋下了伏笔,当时三百多万德军带着一千多架飞机扑过来,短短半年就把苏军揍得损失了 640 万人,其中 240 万成了战俘,坦克丢了 1.9 万辆,飞机毁了 1.7 万架,几乎把苏联的家底打光。 那些在明斯克沼泽里冻死的新兵、在基辅包围圈里战死的老兵,他们的牺牲可不是为了让战争停在柏林城外。 往后的几年更像是用命堆出来的反攻,列宁格勒被围了 872 天,百万平民饿死在城里,苏军光伤亡就有 144 万,可就算冻得拿不住枪也没投降,就是等着有一天能打到柏林算账。 斯大林格勒更是炼狱,苏军伤亡近 200 万,城里的废墟都得反复争夺,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到 24 小时,可就是这样把德军精锐熬垮了,为的就是一步步逼近柏林这个终点线。 还有基辅战役里被围歼的 60 万苏军,斯摩棱斯克战场上倒下的战士,他们的牺牲串起了从溃败到反攻的每一步,要是最后临门一脚不踢开柏林的大门,这些牺牲就成了没头没尾的悲剧,谁还会记得苏军在东线扛下了德军 70% 以上的兵力? 更别说国际上的算盘打得比战场还精,艾森豪威尔早就摸透了柏林的防御,算着强攻得付出 10 万人伤亡,再一看雅尔塔会议定了柏林在苏占区,就算打下来最后也得交出去,干脆在易北河停下脚步,等着苏军去啃硬骨头。 这算盘打得太精明,可苏军不能退,要是让盟军轻轻松松开进柏林,战后论功行赏时,谁会承认苏军在东线流的血比盟军整个二战的伤亡都多? 要知道美军整个二战伤亡才 60 万,连苏军 1941 年的损失零头都不够,这主力的名头不拿柏林当凭证,根本站不住脚。 所以斯大林拍了板,就算把血槽清空也要上,拉来了 250 多万兵力、四千多门火炮、六千多辆坦克,对着柏林摆开阵势。 德军把则罗夫高地修成了铁疙瘩,苏军愣是用密集炮火轰开缺口,朱可夫下了死命令,17 日之前必须拿下,崔科夫带着近卫第八集团军拼到伤亡过半才啃下来。 城里的巷战更惨烈,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都得反复争夺,德军靠着废墟顽抗,苏军士兵往往要付出几个人的代价才能推进一米,可没人敢退,因为身后是 900 多万同胞的墓碑,退了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最后把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那一刻,才算真正给这场血战画了句号。德军 40 多万人被歼灭,希特勒自杀,5 月 8 日的投降书也是在柏林签的,这些都成了苏军是二战主力的铁证。 要是当时松了劲,让盟军捡了现成,战后讨论欧洲战场胜利时,说不定会变成 “美军诺曼底登陆后势如破竹,苏军在东线只是辅助”,那列宁格勒的饿殍、斯大林格勒的焦土、基辅郊外的坟墓,就都成了无关紧要的背景板。 而且雅尔塔会议早就把规矩定好了,德国分区占领,赔偿 200 亿美元里苏联要拿一半,这些实惠都得靠实力说话,拿下柏林就是最硬的实力证明。 要是连纳粹老巢都没摸到,苏联凭什么在战后划分势力范围时占得先机?凭什么让西方承认东欧的势力范围?说白了,柏林就是二战的 “毕业证”,苏军必须亲手拿到手,才能证明自己不是陪跑的,之前的 916.48 万牺牲才不是白费功夫。 艾森豪威尔的撤退是精明,可苏军的强攻是必须,这就像一场赌局,前面押了 900 多万条命,最后一把就算再凶险也得梭哈。 7.8 万的牺牲换来了国会大厦上的红旗,换来了投降书上的签字,换来了二战主力的名头,这笔账对苏联来说,再划算不过。 毕竟要是输了这场,不仅之前的牺牲全成了笑话,连国家的尊严和战后的话语权都得赔进去,这种赔本买卖,苏军怎么可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