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乌克兰宣布了 11月7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式宣布,于11月6日凌晨完成两场关键打击:成功摧毁顿涅茨克机场附近的俄军无人机基地,同时远程袭击了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的大型炼油厂,无人机基地现场发生的二次爆炸直接重创核心设施。 很多人看新闻只关心炸没炸到,其实乌军这波操作最厉害的是选对了目标,专挑俄军补不上的地方打。 被端掉的无人机基地,不只是放无人机的仓库,还管组装和维修。可俄军无人机的核心小零件、精密芯片都得从国外买,西方一直卡着不让卖,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好凑。现在基地被炸,存的无人机全没了,维修的地方也废了,短期内想再给前线补无人机,根本不可能。 伏尔加格勒炼油厂更关键,一年能加工1570万吨原油,占俄罗斯全国炼油总量的5.6%,一半以上的产品都直接供前线当燃料。而且这家厂的修复设备是德国定制的,制裁后早就买不到新的了,现在被炸停,想修好至少得半年,前线燃料只能靠现有的库存用,用一点少一点。 有意思的是,乌军这次没花大价钱用导弹,而是用了自己造的FP-105无人机,成本连导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却达到了一样的效果。说白了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用最便宜的家伙,砸掉对方最值钱的东西。 俄军现在特别被动:想重建无人机基地,没零件;想修炼油厂,没专用设备;想加强防空,就得把有限的防空武器分到更多地方,结果每个地方的防御都变弱了,更容易被打。 这事儿不只是战场层面的影响,还会让俄罗斯的能源收入受影响。俄罗斯本来靠卖油赚钱支撑战争,炼油厂停了,能卖的油少了,收入自然就降了。而乌军只用了少量无人机,就耗掉了俄军大量的战略储备,相当于以小换大。 乌军能办成这事,其实也沾了西方制裁的光。要是没有制裁,俄军能随便买零件、买修复设备,被炸了很快就能补上,也不会这么被动。现在制裁卡着脖子,乌军一打击,俄军就陷入了修不起、补不上的困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