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别再让老师当“表哥表姐”!减负需要动真格 是时候把老师从“表格”里解救出来了

别再让老师当“表哥表姐”!减负需要动真格 是时候把老师从“表格”里解救出来了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老师的朋友圈,从分享课堂趣事,变成了加班填表的“打卡地”。“当老师”这三个字,在过去意味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而现在,对不少老师来说,它可能意味着: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汇报、应付不完的检查、关注不完的公众号。 一位当班主任的朋友曾跟我苦笑,他现在是“表哥”——不是有个英俊的表哥,而是做表格的哥哥。各种数据上报、活动留痕、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大量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摊派任务”,像潮水一样涌来,淹没了本该属于讲台的时间。 这背后,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教师的负担,太重了。 最近,有地方提出要用“量化指标”来为教师减负,约束各种“任务摊派”。这个思路,算是摸对了门路。光喊口号没用,必须动真格。什么叫“量化指标”?简单说,就是给那些强加给老师的非教学任务,画上一条清晰的红线。 比如,能不能明确规定:一个学期里,要求老师必须参与的非教学类会议、提交的非教学类报表,不能超过多少次数?能不能设立一个“任务准入”机制,任何部门想给学校、给老师摊派任务,都得经过一道严格的审核,证明这事儿对教育教学确实有直接且必要的帮助? 这不仅仅是给老师“减负”,本质上,是让教育的重心,从“行政逻辑”回归到“教育逻辑”。 什么是“行政逻辑”?就是一切以报表是否精美、汇报是否响亮、材料是否齐全、流程是否完整为上。而什么是“教育逻辑”?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是课堂上知识的传递,是师生间思维的碰撞,是课后一次耐心的辅导和一句温暖的鼓励。 当我们用无数的表格和任务,把老师牢牢地“锁”在电脑前时,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注那个坐在角落里走神的孩子?去精心设计一堂能点燃学生兴趣的课?去读一本能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好书? 把老师还给讲台,把时间还给教育。这不仅仅是为了老师,更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一个疲惫不堪、被形式主义消耗殆尽的老师,很难在课堂上绽放出教育的光彩。 为教师减负,不是让老师更轻松,而是为了让教育更有效。它是一场深刻的治理变革,需要的是刮骨疗毒的勇气,需要的是打破那些看似合理、实则无用的“传统项目”的决心。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天,老师们谈论的不再是“今天又填了多少表”,而是“班上那个孩子最近进步真大”。那,才是教育本该有的样子。 教育 分享今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