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法国专家去了趟中国,节目中各种夸。主持人硬黑:但他们经济增长放缓到5%……专家:

法国专家去了趟中国,节目中各种夸。主持人硬黑:但他们经济增长放缓到5%……专家:真可笑!我们才0.5%! 法国经济学家杜蒙教授在电视节目《经济观察》上,被主持人问到“中国经济是不是不行了”时,他忍不住笑了出来,那不是嘲讽主持人,而是那种“我该怎么从头解释给你听”的无奈。 毕竟,他已经第12次来中国,而每一次看到的变化,都让他对“增长”这两个字有了新的理解。 中国经济体量已经达到18万亿美元,在这个基数上实现5%的增速,是一年增加9000亿美元,这相当于凭空再造出一个澳大利亚那么大的经济体。 这样的体量和增量,用“百分比”去衡量已经意义不大了,而这9000亿美元的新增,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反观法国,0.5%的增长连填补自己的财政窟窿都不够,甚至欧洲媒体经常得把整个欧盟绑在一起,才好意思拿总量和中国比,这其实已经说明了核心差距。 杜蒙教授真正震撼的,不是中国跑得快,而是“换了引擎之后仍然跑得快”,也就是说,中国的增长方式已经从过去那种靠规模堆上来的数量发展,转向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带动的质量跃迁。 这不是说说而已,比如:全球60%的电动车在中国生产;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比整个欧盟加在一起还多;5G覆盖全国95%以上的区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约40%,而法国只有10%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有强悍的产业底盘,而欧洲很多国家正在经历严重的产业空心化。 更别说中国内部还有几张“底牌”,是别人学不来的:4.5万公里的高铁把全国大中城市串成一张网。 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撑起全球最大消费市场;86%的移动支付普及率,让经济效率提升得惊人;城市安全环境稳定,让社会运行成本极低。 这些组合在一起,像一个巨大而稳固的压舱石,让外界风吹雨打都很难撼动这艘巨轮。 主持人问的房地产、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确实存在,但杜蒙教授的观点是:这些属于所有成熟经济体都会遇到的阶段性难题,关键不是有没有问题,而是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而在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方面,中国展现出的效率,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光是疫情时期的大规模调度能力,就让很多欧洲国家自叹不如。 中国的国土优势,也提供了更大的回旋空间,东部沿海动能减弱,中西部就能承接产业,把不平衡发展反倒变成新的增长源泉,而欧洲面对产业外逃、能源危机,只能在各国扯皮中缓慢磨耗。 还有一点常被忽略:中国整体治安稳定、城市安全感强,这种“走夜路都不怕”的社会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韧性,是看不见但极珍贵的国家竞争力。 所以杜蒙教授的那声笑,本质上是在回应一种过时的看中国方式,他的意思很简单:要理解今天的中国,不能再用旧尺子量一个已经换了赛道、换了模型的经济体。 中国的发展,不是一个百分比能概括的故事,而是一场规模惊人、结构深变、韧性十足的长期进化,世界需要一把新的标尺,才能真正看懂它。 参考信源:“5%左右”的增长目标,不是“撑杆跳”,而是“匀速跑”人民网 2024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