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和日本有冲突的时候,国人都会自发抵制日货。这次冲突比历次都严重却没有人喊抵制日货了。不是不想抵制,是实在没有什么好抵制的了。 以前日本的家电,摩托车,汽车等在中国都是抢手货,现在全部被国产取代了。 正如台湾名嘴赖岳谦调侃的一样,日本现在也只有那个什么“片”可以拿出手了。 你记不记得,十几年前家里添大家电,长辈们挑挑拣拣最后总绕不开那几个日本牌子。买冰箱要选松下,说压缩机能用十年不坏;换洗衣机认准日立,觉得静音效果比国产好太多; 就连买个电饭煲,都有人专门托人从日本背回来,说煮出来的米饭更香甜。那时候不是国人崇洋,是国产家电确实有差距——核心部件依赖进口,设计也跟不上需求,想支持国货都没太多底气。 可也就短短十几年,情况彻底反过来了。现在逛家电卖场,格力的空调能做到零下30度正常启动,美的的洗衣机带了智能投放和除菌功能,海尔的冰箱能精准控温还省电。 这些国产家电不仅在国内卖得火,在全球市场都占了半壁江山,2023年中国家电出口额突破7000亿元,松下、夏普这些曾经的“巨头”,在国内市场份额早就跌到了个位数。不是日货变差了,是国产跑得太快,从核心技术到用户体验,都把差距一点点追平甚至反超了。 再说说摩托车,以前大街上跑的几乎都是本田、雅马哈、铃木的身影。那时候能骑上一辆本田CB400,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觉得发动机有劲还耐用。国产摩托车呢?大多是小排量的“代步车”,外观粗糙,跑长途还容易出故障。 可现在再看,豪爵的销量连续十几年稳居国内第一,旗下车型质量能和日本品牌掰手腕;春风、钱江的大排量摩托车,不仅外观设计新潮,还搭载了国产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甚至出口到欧洲、东南亚,把曾经的“老师”甩在了身后。 更别说新能源摩托车领域,国产品牌直接抢占了先机,续航、智能控制都比日本同类产品更贴合用户需求。 变化最明显的还要数汽车领域。燃油车时代,丰田的省油、本田的发动机技术、日产的舒适性,确实让很多家庭把日系车当成首选。那时候国产汽车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挣扎,核心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都要靠引进。谁能想到,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一来,国产汽车直接实现了“弯道超车”。 比亚迪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全球第一,旗下的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连丰田都跑来合作;蔚来、小鹏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辅助,比同价位的日系车领先不止一个档次。 现在不光是国内市场,国产新能源汽车还大批出口到日本本土,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以前是我们买日本车,现在是日本人开上了中国造的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不是运气好,是国产企业十几年如一日的投入。家电企业每年把营收的5%以上砸进研发,攻克压缩机、芯片等核心技术; 汽车企业咬牙自建研发中心,从电池材料到智能系统,一点点突破技术壁垒;政府也在政策、产业链配套上给予支持,让国产产品能在公平的环境里竞争。 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迷信“进口”,而是更看重质量、性价比和售后服务——国产产品刚好接住了这份信任,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赖岳谦的调侃虽然直白,却说出了一个事实:日本曾经的优势产业,正在被中国、韩国等国家的企业一步步取代。以前国人抵制日货,多少带着点“无奈的反抗”,因为没得选; 现在不喊抵制,是因为国产产品足够好,消费者有了更优质的选择,根本不需要靠“抵制”来表达态度。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是技术自信、产业自信的体现。 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抵制别人,而是靠提升自己。当国产产品能满足甚至超越消费者的需求,当中国制造业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这种“不用抵制”的底气,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5
用户10xxx35 4
2025-11-24 12:50
还是要抵制,从自我做起
不曾许诺
不曾许诺 4
2025-11-25 02:35
松下洗衣机很垃圾的,用了一年多,噪声太大。
家有三娇
家有三娇 1
2025-11-25 06:13
自家孩子看见邻居家的糖,客意不让吃会绝的很馋,一旦你家有了生产糖的作坊,孩子绝对不会再看邻居家的糖有多甜也不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