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主动打通中方电话,用“台湾问题立场未变”换中方采购8750万吨大豆? 最近中美之间这通电话,算是把特朗普的算盘给敲响了。不少关注国际经贸的人都在说,这回是美国主动放下身段,明里暗里透着交换的意思——一边重申所谓台湾问题立场未变,一边盼着中方把美国大豆的采购单给稳住。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当地时间25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采访里把话挑明了:24日那通中美通话,就是特朗普主动发起的,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改,而中国正按计划买美国大豆,未来三年半里至少得采购8750万吨。 贝森特这身份摆着呢,作为特朗普政府里管钱的核心人物,他说的话基本能代表白宫的官方态度,尤其是在经贸这种实打实的利益问题上。 圈里人都清楚,特朗普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交易”,从来都是带着算盘和人谈,这次主动给中方打电话,显然不是突然转性讲起了外交礼仪。 先说说他反复提的“台湾问题立场未变”这话。熟悉中美打交道套路的都知道,这是美方常挂在嘴边的说法,但放在特朗普主动致电这个节骨眼上,味道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此前一段时间,美国在涉台问题上没少搞小动作,又是卖武器又是搞所谓“官方互动”,闹得两岸关系挺紧张。现在突然把这话搬出来当“开场白”。 说白了就是想先稳住中方的情绪,给后面谈生意铺路——毕竟真把经贸合作搅黄了,美国农民的选票可不是闹着玩的。而另一边的8750万吨大豆采购量,才是这通电话的真正“重头戏”。 美国豆农那边早盼疯了,这几年中美经贸起起伏伏,大豆首当其冲受影响。美联社去年就统计过,美国大豆年出口额大概245亿美元,光中国的订单就占了一半还多,超过125亿美元。 可一旦贸易摩擦升级,中方转向巴西等南美国家采购,美国豆农的仓库里就堆得满满当当,损失可不是小数目。其实中方采购美国大豆,从来都是基于市场化原则和自身需求。 就像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地时,即便有疫情影响,中国企业也没少买美国大豆,一季度就进口了781.4万吨,比前一年翻了两倍多。 后来关税排除政策落地,取消额外加征的关税后,采购更是趋于常态化,美国农业部的数据里,经常能看到中国企业集中采购的记录,有时候一周就能买走60多万吨。 这次贝森特提到的“按计划采购”,本质上也是中美农产品贸易回归正轨的体现,既满足中国饲料加工、食品工业的刚需,也帮美国豆农缓解了销售压力。 这事儿传到日本,不少日本人都炸了锅,直言特朗普是想卖日本利益讨好中国。这话也不是没道理,特朗普搞经贸向来“美国优先”,为了拉中国的订单,根本不管盟友的感受。 之前为了逼其他国家买美国农产品,连欧盟、日本的钢铁关税都敢加,现在为了大豆订单,在涉台问题上暂时“收敛”,在日本人看来,保不准下一个被牺牲的就是他们的利益。 不过话说回来,把台湾问题和大豆采购绑在一起谈,本身就是美方的一厢情愿。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从来坚定,不管是哪任美国总统打电话,“一个中国”原则都是绕不开的红线,美方所谓“立场未变”,不过是应尽的外交义务,根本算不上什么“让步”。 而采购美国大豆,是基于互利共赢的选择,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美国是主要生产国,合理的贸易往来对双方都有好处。 现在美国豆农算是松了口气,美国大豆协会早就表态,盼着中美贸易能稳定下来,让订单恢复到贸易战前的水平。但特朗普的小算盘能不能打响,还得看后续动作。 要是一边喊着“立场未变”,一边又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或者在贸易谈判里提无理要求,别说大豆订单,整个中美经贸合作都得受影响。毕竟生意是谈出来的,不是靠耍小聪明换来的,这一点,特朗普要是拎不清,最后吃亏的还是美国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