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在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苏军也只是击溃了德军,但是德军东线主力尚在,骨干军官和老兵还有

在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苏军也只是击溃了德军,但是德军东线主力尚在,骨干军官和老兵还有一堆。直到在44年初,苏军连续进行了10次斯大林突击,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对德军进行纵深包抄。而且并不是击溃德军,而是对德军师级单位进行歼灭。 二战东线战场上,1943年夏天的库尔斯克战役是个关键转折点。那时候德军发动了代号为“城堡行动”的进攻,试图夹击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阵地。结果德军坦克部队推进受阻,苏军防御工事和反坦克武器发挥了作用,导致德军损失了大量装甲车辆和士兵。战役结束后,苏军转入反攻,推进了上百公里,收复了一些失地,比如哈尔科夫和奥廖尔地区。但实际情况是,苏军当时只是把德军击退,并没有彻底消灭他们的主力部队。德军东线集团军群虽然伤了元气,可核心力量还保持完整。举例来说,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主体单位撤退有序,骨干军官和经验丰富的老兵基本没丢多少。这些人都是从1941年入侵苏联以来打过来的老手,对战术和后勤组织很在行。德军总兵力在东线还有200多万,装甲师和步兵师的框架没崩盘,只是暂时转入防御状态。历史资料显示,库尔斯克后德军损失了约50万士兵和上千辆坦克,但他们从西线调来补充,维持了前线的连续性。希特勒当时还下令加强东线防御,修建了多层阵地线,试图稳住局面。 德军的问题在于整体战略已经被动。入侵苏联两年多,他们的补给线拉得太长,人力资源也开始吃紧。新兵训练周期短,质量不如老兵。但在1943年下半年,苏军几次局部进攻都没能完全突破德军防线。德军利用机动防御战术,经常组织装甲反击,比如在第聂伯河一线,他们就挡住了苏军的几次渡河尝试。曼施坦因这样的将领还在指挥南方集团军群,他强调灵活转移,避免硬碰硬的消耗战。这让德军东线主力在库尔斯克后还能支撑几个月,没一下子崩盘。苏联方面虽然在库尔斯克消耗了德军进攻能力,但自身损失也不小,坦克和航空兵力需要时间恢复。斯大林当时下令继续推进,但苏军推进速度放缓,到年底才基本控制乌克兰西部。 转到1944年,苏军开始了著名的十大打击行动,也叫斯大林十大突击。这一系列进攻从年初持续到年底,每一次都针对德军东线不同段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实施。苏军总兵力当时超过600万,坦克和火炮数量远超德军,加上盟军在西线诺曼底登陆分散了德军注意力。第一个打击是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进攻,从1月14日启动,苏军四个方面军投入,突破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阵地,推进了200多公里,解放了该地区。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损失了三个师,退到纳尔瓦河一线。第二个是第聂伯-喀尔巴阡进攻,从1月到4月,苏军在乌克兰中部推进,收复了日托米尔和文尼察,德军第八集团军被重创,损失了10多个师的建制。第三个是克里米亚和敖德萨进攻,3月到4月,苏军从陆海两路夹击,歼灭了德军第17集团军,罗马尼亚部队也投降不少。 第四个打击是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行动,6月针对芬兰方向,苏军推进到芬兰边境,迫使芬兰求和。第五个是白俄罗斯行动,也就是巴格拉季昂行动,从6月22日开始,这是十大打击中最重磅的一个。苏军四个方面军总兵力240万,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进攻,利用纵深包抄战术,先用炮火压制,然后坦克集群从多个突破口插入。结果德军28个师被完全歼灭,损失兵力超过40万,包括很多军官和老兵。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全军覆没,布什元帅自杀,德军东线中段防线彻底崩溃。第六个是利沃夫-桑多梅日进攻,7月到8月,苏军在乌克兰西部推进,收复利沃夫,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损失了8个师。第七个是雅西-基什尼奥夫行动,8月,苏军在罗马尼亚方向包抄,歼灭了德军第六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罗马尼亚倒戈,德军损失20多个师。 第八个是波罗的海进攻,9月到10月,苏军推进到里加和塔林,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被隔离,损失了多个师级单位。第九个是东喀尔巴阡行动,9月到10月,苏军进入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山区,德军损失了部分山地师。第十个是佩察莫-基尔克内斯进攻,10月在北极方向,苏军解放挪威北部,德军第二十山地集团军撤退。这些行动的特点是苏军每次都集中3到5倍于德军的兵力,使用坦克和航空兵掩护步兵纵深渗透,不是简单击退,而是形成包围圈,对德军师级单位进行围歼。历史记录显示,整个1944年德军东线损失了136个师,其中很多是全建制消灭,基层军官和老兵大量阵亡或被俘。这直接导致德军重建部队时缺乏骨干,新师质量低下,战斗力大打折扣。 从战略上看,这些打击让苏军收复了几乎全部苏联领土,包括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全境,然后推进到东欧各国。苏军在这些地区补充了大量兵源,以老兵带新兵,部队经验积累起来,伤亡率逐步降低。相反,德军老兵越来越少,防线过长,一线兵力不足,一旦被突破就堵不住苏军后续部队。希特勒拒绝战略撤退,坚持死守每个阵地,这加剧了德军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