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资本家看了都落泪!”重庆这位大学生暑假兼职送外卖的遭遇,怕是让不少打工人都捏了

“资本家看了都落泪!”重庆这位大学生暑假兼职送外卖的遭遇,怕是让不少打工人都捏了把汗。 一个月跑了几百单,晒得黝黑不说,到头来不仅没拿到工资,反倒欠了公司一屁股债,这事儿换谁身上能忍? 现在的兼职招聘信息水分真不小。 小王当时在58同城上看到的广告写得挺诱人,“工作时间灵活,计件提成,跑得多挣得多”,这不正是学生党想要的吗?他特地跟站长说明只干一个月,对方拍着胸脯保证“自由入职自由离职”,结果签的所谓入职协议简单得像张收据,就收了身份证复印件,发了工服头盔拍了照,连最基本的工时工资条款都没写清楚。 本来想暑假挣点零花钱,现在看来当时真是太天真了。 重庆的夏天大家都知道,40℃的高温天站着不动都冒汗,更别说骑着电动车满街跑了。 小王刚开始对路况不熟,经常绕远路超时,一天下来腿都跑细了也没挣多少。 后来慢慢摸透了路线,每天爬五六层楼送餐都是常事,工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好不容易熬到开学前结算工资,等来的却是站长一句“账目有问题,暂时不能发”。 搞不清这账目问题是早就存在,还是看他要走了才冒出来的。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站长拿出一沓所谓的规定开始算账。 每天必须在线8小时,小王实际工作四五个小时要按比例扣钱;工服头盔用了一个月要扣折旧费;每月50块的意外险从工资里扣;最狠的是说他没干满三个月最低工期,要罚款600块。 这些条款当初提都没提过,现在全成了扣钱的理由。 小王想找当初承诺的对接人对质,对方却说“那人已经离职,相关记录找不到了”,这翻脸不认账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无奈之下,小王只能联系当地媒体求助。 记者跟着他到站点采访时,站长刚开始还支支吾吾,一会儿说“公司规定就这样”,一会儿又说“可能是沟通误会”。 直到镜头对着他追问“为什么员工付出劳动反而要倒贴钱”,才松口说“会重新核实情况”。 如此看来,有时候舆论监督的力量确实比个人维权管用得多,没几天公司就把扣除的工资全额转给了小王。 其实这种事在兼职市场里不算少见。 前阵子就有媒体报道,某快餐品牌兼职员工因“未提前一周申请离职”被扣掉半个月工资,还有超市促销员因为“没完成销售指标”拿不到基础报酬。 这些用工单位就是抓住兼职者维权意识薄弱、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合同上玩文字游戏,结算时再用各种名目克扣工资。 要是每个兼职者都得靠媒体曝光才能拿到血汗钱,那这市场环境也太让人寒心了。 想要避免类似的坑,打工人们真得多长个心眼。 入职前一定要核实用人单位资质,别光听口头承诺,关键条款必须写进合同,比如工作时长、工资计算方式、违约条款这些。 每天的工作记录、考勤数据最好自己备份一份,万一发生纠纷也有证据可说。 要是真遇到欠薪情况,别想着“算了认栽”,直接找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拨打12333热线,法律撑腰总比自己硬扛强。 这件事说到底,暴露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用工乱象,更是兼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短板。 当灵活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相关的监管机制也得跟上步伐。 企业不能把兼职当“临时工”随意拿捏,平台也该负起审核责任,别让招聘信息成了忽悠人的幌子。 毕竟每一份劳动都该被尊重,每一分报酬都该来得堂堂正正。 如此看来,要让打工人不再流汗又流泪,既需要劳动者提高警惕,更需要监管部门拿出硬措施。 只有把用工规范落到实处,让违法成本提上去,才能真正杜绝“送外卖反欠钱”这种荒唐事再次发生。 希望小王的经历能给更多人提个醒,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借此机会好好整治一下兼职市场的歪风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