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50年,被折磨到体无完肤的萧明华,听闻敌人要枪毙自己。 她没有哭也没有闹,

1950年,被折磨到体无完肤的萧明华,听闻敌人要枪毙自己。 她没有哭也没有闹,反而向看守提出一个要求,要见兄长萧明柱最后一面。 这个看似寻常的请求,背后藏着她留给组织的最后一份情报。 萧明华出生在浙江嘉兴一个普通家庭,父母虽然不是知识分子,却坚持让女儿读书。 在那个年代,能让女孩上学的家庭不多见,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她早早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1937年日军侵华,她跟着家人逃难到重庆,白天躲防空洞,晚上就着煤油灯看书,这段经历让她明白了国家破碎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后来她考上北平师范学院中文系,本来想毕业后当老师,用知识改变命运。 但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在北平街头,她亲眼看到国民党军警殴打学生,课堂上教授因为提了句“民主”就被特务带走。 这些事让她意识到,没有平等的社会,教育只能是少数人的特权。 这时,中文系教授朱芳春走进了她的生活,这位表面严谨的学者,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学运负责人。 朱芳春通过读书会向她传递进步思想,当萧明华知道老师的真实身份时,心里又怕又激动。 她加入了地下党,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革命,在图书馆建立秘密联络点,用文言文写情报藏在《论语》里,组织学生游行时负责分发传单。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组织选中萧明华去台湾建立情报网络。 当时台湾已经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颁布的《惩治叛乱条例》规定,只要被怀疑是地下党就可能被处决。 她以投奔亲戚的名义到了台北师范学院任教,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这份工作的危险程度远超在北平的时候,随时可能暴露。 1950年3月1日凌晨,因为叛徒出卖,特务包围了她的住所。 在书架暗格里搜出加密情报后,她被押往台北“军法处看守所”,那里当时被叫做“阎罗殿”。 敌人对她用了各种酷刑,鞭打、烙铁、灌辣椒水,肋骨断了三根,她却始终说自己只是个普通学生。 特务头子气得直骂,说这个女学生骨头比钢铁还硬。 当敌人说要枪毙她时,萧明华突然提出要见兄长。 敌人以为她终于扛不住了,同意了这个请求。 见面时兄妹俩相拥而泣,她用嘉兴方言低声说,家里的“账本”在“米缸底层”,让告诉“掌柜的”尽快转移。 这些看似家常的话,其实是她早已约定好的暗号,“账本”是情报,“米缸底层”是联络点,“掌柜的”就是地下党负责人。 1950年11月8日,萧明华被押赴刑场,年仅28岁。 临刑前她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党万岁”。 1982年两岸关系缓和后,她的骨灰被台湾友人秘密带回大陆,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墓碑上没有名字,只刻着“归来”两个字,这两个字成了跨越海峡的精神坐标。 萧明华的一生,从江南才女到革命战士,每一步都走得坚定。 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她用示弱的方式完成最后一次情报传递,既展现了革命者的勇气,又体现了难得的智慧。 如今我们回望这段历史,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牺牲,更是一代革命者“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仰力量。 这种力量,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