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把珍妃扔进井里的太监,晚年回忆时说出心里话:她真的很了不起。1900年8月15日

把珍妃扔进井里的太监,晚年回忆时说出心里话:她真的很了不起。1900年8月15日,北京城笼罩在八国联军炮火的硝烟中。慈禧太后临出逃前,对太监崔玉贵使了个眼色。几分钟后,24岁的珍妃被投入贞顺门井中,一声扑通响彻空寂的宫廷。 “冤枉啊!”当珍妃被两个太监架到井边时,朝慈禧离去的方向喊道。 而这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抗争,就像她短暂一生中无数次抗争一样。 井口只有腰身粗细,珍妃被头朝下塞进去时,指甲在青石井沿划出几道白痕。 这个喜爱穿男装、偷偷学照相的妃子,就这样消失在了紫禁城最黑暗的角落。 1889年正月,13岁的他他拉氏第一次踏进紫禁城。 来自广州的她,眼里满是好奇。 紫禁城的红墙黄瓦,比她伯父广州将军府的宅院气派多了,但也压抑得多。 “抬起头来。”慈禧端坐在帘子后说道。 那时候的小姑娘怯生生抬头,露出一张清秀脸庞。 慈禧转头对光绪说:“这个给你做珍嫔吧。” 光绪那时才18岁,对这位来自开放口岸的妃子充满好奇。 珍妃会讲广州的见闻,还会用简单的英文单词。 而且更难得的是,她不像其他妃嫔那样刻板守旧。 “皇上你看,这是照相匣子。” 珍妃有一次偷偷拿来一架相机,教光绪如何对光取景。 这个新鲜玩意儿让光绪大开眼界,但却也埋下了祸根。 珍妃得宠引起了隆裕皇后的不满。 这位慈禧的侄女,经常到姑母面前哭诉:“珍妃整天缠着皇上,穿奇装异服,成何体统!” 然而就在这年十月,珍妃突然被扒去宫装,遭受“褫衣廷杖”。 皇妃被当众杖责,要知道这在大清律例中闻所未闻。 而直接导火索是一件珍珠旗袍。 当时光绪用库存珍珠为珍妃串了件旗袍,好看极了。 这天两人在御花园散步,正撞见慈禧。 “好哇!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袍子,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 于是慈禧当即命令太监扒下旗袍,回宫后还打了珍妃30竹板。 更深层的原因,是珍妃卷入了变法斗争。 她的老师文廷式、兄长志锐都是维新派,这让慈禧无法容忍。 说白了就是找茬,看他不爽。 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软禁瀛台,珍妃被打入冷宫,北三所寿药房。 那是一座偏僻院落,门自外反锁,饮食从门槛下递进去。 而珍妃每天只能面对四壁空墙,偶尔能听到瀛台方向传来的钟声。 负责送饭的太监后来回忆,珍妃总问:“皇上用膳了吗?”即使自身难保,她最牵挂的还是光绪。 冷宫三年,她从活泼少女变成沉默妇人。 但眼神里的倔强没变,这或许注定了她最后的命运。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 当时的慈禧决定西逃,但临走前要处理“隐患”。 次日清晨,珍妃被带到慈禧面前。 慈禧说:“洋人要打来了,你年轻漂亮,留在宫里不妥。” 珍妃跪求随行:“妾不怕死,愿随皇上左右!” 慈禧冷笑:“你不配!”随即对崔玉贵摆手:“处理干净。” 关于珍妃之死,有多个版本。 最可信的是太监唐冠卿的回忆:慈禧命珍妃自尽,珍妃不从,最终被崔玉贵推入井中。 反正结局大差不差。 而珍妃的遗体在井中浸泡了一年多,已经面目全非。 慈禧为了掩人耳目,追封她为珍贵妃,并宣称她是“贞烈殉节”。 但知情人都明白,这是欲盖弥彰,咋事儿这老妖婆能不明白? 1901年,珍妃被安葬在阜成门外恩济庄的宫女墓地。 直到1913年,她的姐姐瑾妃才将她的灵柩迁至清西陵崇妃园寝,与光绪帝合葬。 而执行命令的太监崔玉贵,晚年常常做噩梦。 他对宫中的老友说:“珍妃娘娘临死都不肯低头,她真的很了不起。” 珍妃的支持变法、她的开明思想,以及对光绪帝维新主张的支持,都让她成为晚清宫廷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她的悲剧结局,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 而慈禧死后,摄政王载沣将死因改为“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溺亡”。 直到这时候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1913年,珍妃灵柩移葬清西陵崇妃园寝。 她的姐姐瑾妃在珍妃井旁设灵堂,题写“精卫通诚”,纪念这段跨越生死的感情。 故宫工作人员说,珍妃井至今偶尔能听到类似女子啜泣的声音。 或许这位晚清最传奇的妃子,还在诉说着她不屈的故事。 珍妃的一生,是晚清变革的缩影。 她喜爱西方新奇事物,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维新,最终成为新旧势力斗争的牺牲品。 她24年的人生短暂如流星,却在中国历史上划下了深刻印记。 主要信源:(《清史稿》《珍妃之死与宫闱卖官》——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