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一个承载着千年敬老传统与文化记忆的节日,不仅是登高赏菊、遥寄思念的时刻,更应成为展现当代老年人精神风貌、推动代际融合与文化创新的重要契机。2025年重阳,江苏广电总台在“世界长寿之乡”如皋打造的以“欢度九九重阳・共筑老龄文明”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正是这一转变的生动注脚。

三场直播、5100万观看、30余家平台联动——这场重阳活动,已超越传统的敬老仪式,而成为一场以银发为主角、全龄共参与、全网同共振的“银龄潮玩嘉年华”。它不仅是节目的呈现,更是情感的连接、文化的传递与时代精神的彰显。
班底不一般,银发赛道上的“专业玩家”
2025年“我们的节日·重阳”由中宣部文明实践局、民政部老龄工作司等六部委主办,而在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具体承接这项国家级活动的,正是刚刚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的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江苏城市频道以“银发+”运营中心为核心班底,携手乐龄IP《老开心啦》,将传统重阳“玩”出了新高度,也为主流媒体布局银发赛道,提供了一份兼具传播力、连接力与产业力的“潮派样本”。

江苏城市频道此次承办重阳主题活动,绝非偶然。在总台的战略部署下,频道自2024年开始,成立了“银发+”运营中心,并推出全国首个乐龄陪伴式媒体服务平台《老开心啦》。从内容到社群、从传播到服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银发垂类运营体系。《老开心啦》本身已是“流量担当”:上线一年半,全网流量已突破25亿,打造近百条千万级短视频,成为银发赛道的现象级IP。
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做内容的积累,银发+运营团队对银发群体有深度的理解和精准的触达。他们不只做“给老年人看”的内容,更要做“和老年人一起玩”的传播。从前期策划到现场执行,从线上预热到线下沉淀,团队将节目的“陪伴感、干货感、温度感”全线移植。他们不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更是“连接者”——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老人与青年、内容与产业。
玩法不一样重阳不只是过节,更要“嗨起来”
这次“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不是“一台晚会”式的单向输出,而是通过多场景、强互动、有温度的立体化设计,打造了一场真正属于当代银发群体的“欢乐盛会”。
主场变秀场,银发就是主角。在主舞台,你可以看到83岁太极名师带队“刚柔并济”,63岁机车爷爷“炸街”登场,82岁无人机奶奶“航拍”全场,“60+银发天团”踩着节奏走秀,气场不输超模。这里不仅是老年人的“才艺展示”,更是他们的“高光舞台”,打破了一切对年龄的刻板印象。“人民的节日,人民的舞台”在此得到充分体现。活动汇聚了来自500多名演员,上至银发老者,下至学龄儿童,年龄跨度达90岁的表演者同台献艺,生动诠释了“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的参与理念。围绕重阳文化内涵,音乐快板书《孝老爱亲一脉传》与故事宣讲《巷子里的磨刀声》等节目,以创新文艺形式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殷志兰、中国好人吴锦泉两位银发典型的感人事迹,传递银发长者“老有所为”的社会价值。




沙龙不沉闷,思想也“破圈”。系列活动“孝亲敬老与老龄文明”文化沙龙,不是关起门的学术讨论,而是面向公众的开放式思想碰撞。来自复旦大学、东南大学、老龄文明智库的专家学者,从“应对老龄化”聊到“建构文明”,从长寿科学讲到社会治理。如皋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王鸣昊分享的如皋经验与实践成果,让人对以“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文化基因赋能全龄生活,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全场景需求的保障体系有了深入感知。这场重阳文化对谈,既是对传统孝亲文化的当代升华,更是对老龄文明社会建设路径的积极探索,为老龄文明社会构建“文化+科技+制度”的立体支撑。
沙龙内容被精准剪辑成短视频、制作为金句图文,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外骨骼机器人助九旬老人“健步如飞”等场景更是点燃流量,让“老龄文明”从一个抽象概念,落地为大众可感可知的社会共识。


市集不传统,体验有科技。系列活动“三进城·九九游园会”也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非遗展销,它更像是一个银发经济的微缩试验场和跨代融合的社交空间。126个摊位中,智能康养产品提供现场体验与咨询,科技让“老有所依”有了更现代的注解;非遗手作在互动教学中焕发新生,老人们带着孙辈一起体验如皋扎染,知识的传承在指尖悄然完成;如皋美食搭载“长寿”标签更是有滋有味,白蒲茶干、鱼丸等当地特产,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承载着地域文化里的养生智慧。不大的区域内,单日3.6万人次参与、317万元直接销售额的数据,有力证明了“银发经济”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蕴含着真实不虚的消费潜力与产业机会。

好的内容,需要对的传播策略。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团队以新媒体思维主导整个传播链路,成功打破了“老人活动只有老人看”的传播壁垒。
前期预热阶段,#98岁大爷自曝长寿秘诀是钓鱼从不着急#、#爷爷还像63年前一样炫耀奶奶漂亮#等话题便冲上微博热搜,以轻松幽默的“年轻语态”提前锁定了大量青年群体的关注。活动期间,团队设计了“三场直播、层层递进”的传播节奏:上午的文化沙龙输出思想深度,午间的市集直播探访捕捉市井温度,下午的主会场直播引爆全民热度。这种编排让重阳活动摆脱了单一的框架,变得立体而丰满。

在渠道布局上,本次主题文化活动形成了“大屏小屏联动、央媒地媒协同”的立体网络。活动不仅在江苏卫视、城市频道等传统平台播出,更通过人民网、央视频、中国文明网、学习强国、ai荔枝、荔枝新闻、injiangsu我苏、北京时间、动静贵州、云南视听、视听甘肃、掌上西宁等全国30余家省市新媒体平台联合呈现,最终据不完全统计,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5100万,短视频点击超8000万。江苏卫视全国收视率名列前茅,江苏城市频道在省内收视份额高达38.24%,真正实现了“一个活动,全网共鸣。一个节日,全民共情”,让活动影响力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性的文化热点。
价值不止步,从“敬老文明号”到“老龄文明共建者”
作为全国“敬老文明号”,江苏城市频道没有将重阳节停留在宣传敬老的传统层面,而是主动向“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老龄文明的共建者、银发产业的连接者”转型。
此次“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它不止于展现老有所乐,更强调老有所为的社会价值;不止于传递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更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止于做内容传播,更积极探索“内容—活动—产业”的可持续闭环模式。
从帮助老人维权追损的《零距离》帮忙平台,到组织银龄志愿者深入社区服务的“蓝马甲”行动;从搭建老年大学“荔枝青山学苑”满足银发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到通过《老开心啦》平台记录并传播当代银龄群体的精彩人生——江苏城市频道正在构建一个“内容+服务+公益+产业”四位一体的全媒体敬老服务矩阵。
银发赛道,传统媒体何为?
本次以“欢度九九重阳·共筑老龄文明”为主题的重阳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节庆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当银发长者在舞台上绽放风采,当传统美德在创新表达中焕发生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民族对敬老文化的创造性延续,是一个时代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定义。
江苏广电总台通过这次实践,不仅为“中国节日”的当代诠释提供了新范式,更在内容与活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中,开辟了银发传播的新境界。它有力地证明了三件事:传统节日不是“老气横秋”的,它可以很潮、很燃、很好玩;银发群体不是“被动受众”,他们是充满创造力与生命力的时代主角;主流媒体也不是“旁观记录者”,完全可以通过精准的洞察、创新的表达和资源的整合,成为社会议题的设置者、文明进程的推动者。


而以《老开心啦》为代表的新一代银龄IP,也以陪伴之心、创新之姿、整合之力,重新定义“老年传播”,重塑“老龄叙事”。这条路,不只关乎流量与影响力,更关乎媒体的责任、温度与未来视野——在一个深度老龄化的时代,谁能真正理解并服务好银发群体,谁就能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锚点和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