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向警予:行刑前嘴里被塞满石子,去世后遗体被偷偷埋葬

向警予:行刑前嘴里被塞满石子,去世后遗体被偷偷埋葬.......1928年的5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做了决定,要处决武汉工

向警予:行刑前嘴里被塞满石子,去世后遗体被偷偷埋葬.......

1928年的5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做了决定,要处决武汉工人和中国妇女的领袖向警予。

这天凌晨,向警予梳洗完毕,“穿着绿油色的旗袍,头扎羊角小辫”。她站在窗口,轻声地对狱友说:“五一,记得吧?”,同伴点点头,此时牢门打开,一个特务冲过来“易夏氏”!

向警予昂然挺胸,走过来,她知道,国民党反动派要动手了,在抓住她的那一刻起,即使自己不承认自己是向警予,那些暴徒也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共产党嫌疑的人。

她随之挺胸抬头向刑场走去,边走边高声呼喊:“我是中国共产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苦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

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无数的劳苦大众涌来,敌人看到此状,也是无限恐惧,他们强迫向警予不要再说话,不听话就往她的嘴里塞石头,用皮带勒住她的脸颊,最终在余记里刑场为国捐躯。

当天深夜,共产党员陈春和冒着生命危险,划着船,从汉阳来到汉口,将向警予的遗体葬在龟山古琴台对面的亭子旁边,一直到了1978年,建筑了向警予烈士陵园。

就这样,向警予在武汉走完了她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这段时间里,她也向普通人一样,生活之路充满坎坷,婚姻失败,革命道路崎岖。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的思想仍旧在升华,不断致力于妇女解放,将马克思主义同妇女解放相结合,不断探索,只是,向警予的一生只有33个春秋,她这一生是不朽的,是伟大的。

1895年9月4日,一个婴儿在湘西城溆浦县城关西街的向家呱呱坠地,她在家排第九,又是女孩,父母便给她取了一个乳名九九,大名向俊贤,这便是后来的向警予。

她出生于乱世,此时的中国正是内忧外患,这一年,李鸿章和日本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了广州起义。

可能出生在乱世,便注定了这个女孩子的不平凡。

向警予的父亲向瑞龄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富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做生意,逐渐发迹起来,作为商人,作为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他深知当时的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于工商业造成了发展的停滞,所以,他无论是在自己的思想还是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有一定的反叛性,所以他会不惜代价将子女送去读书渴望成才。

如若没有父亲的教诲,或许也没有这一代女杰向警予。

1907年,向警予的哥哥在常德西路师范学堂教书,这对她的成长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我国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的思想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向俊贤来到这个学校自修的时候,正值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进行激烈论战的时期,关于他们论战的主要内容我们也在历史课上背了无数遍“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府;要不要实行民生主义”而关于这场论战,向警予也十分关注,并且不断追根问底,到底什么是革命。

当然,向警予还是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和母亲在常德的日子,成为向警予思想改变的转折点。

也可能因为这个的影响,她才在未来的日子里干了很多大事,去周南女校,赴法留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妇女解放,坚持和敌人作斗争......

1918年,此时的向警予还是溆浦中学的校长,在这里,他和蔡和森第一次见面,此前,蔡和森也多次听说过关于向警予的一些事迹。

她主张女性权利得到解放,她主张教育救国,她要以身殉国,扬言终身不嫁。

到了五四运动前后,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日益深重,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向警予的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此时的她不断在怀疑自己,不断推翻自己的结论,教育救国能不能行的通?到底怎样才能救中国?

加上周则范要娶她当二夫人,此时的向警予身上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压着,家里不敢拒绝这桩婚事,她便只身前往,婉拒,周家人没有办法,只能放弃。

这样一个豪爽的一代女侠,也不禁引起了很多男同胞的兴趣,蔡和森便是其中之一,只是,他们两个人,一直没有捅开那层窗户纸。

二人敞开心扉是在1919年,在去往法国留学的邮轮上,就是在这一个多月的相处时间里,他们发现彼此间有很多共同话题,虽然意见也有分歧,但是总有说不完的话。

二人在恋爱过程中经常交换诗作,后来这些作品在法国出版,名字叫《向上同盟》。

恋爱关系一直维持到第二年,五月份,两人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仪式,这个仪式不是中国传统婚礼,也不是西式婚礼,而是只属于向警予和蔡和森二人独有的结婚仪式,他们之间没有互换戒指,没有父母在场。

这就是比较有名的向蔡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