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篇文章,讲到了三大名著都有“天香楼”,都有“香花灯烛”。天香楼之“天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香花之“花”是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的寓意,也就是曹雪芹“曹”的来历。
说罢“天香”,以及天香楼,《三国志通俗演义》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桃花盛开之时,刘关张在桃园结为生死之交,小说的主线就此形成。奇怪的是,后来的《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中也都浓墨重彩地写了“桃花”。
四大名著都写桃花,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又可以证明,三大名著就是隐写的大明历史呢?
引子四大名著都是诗禅小说,隐写的是同一个主题:封建必亡。所谓“诗禅”,最早见诸北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且举诗禅问答以困之, 潘 气略不慑,应对如流。”明朝李开先解释道:“诗禅何所于始乎?其当中古之时乎?人心稍变,直道难行,有託兴,有佹诗,有讽谏,有寓言,有隐语,有痩词(又称庾词),俗谓之谜,而士夫谓之诗禅。如禅教深远,必由猜悟,不可直指径陈,径直则非禅矣。”
早于李开先的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说:“古之所谓瘦词,即今之隐语也,而俗谓之迹,杭人元夕多以此为猜灯,任人商略。永乐初,钱塘杨景言以善谜名。成祖时重语禁,召景言入直,以备顾问。”这段话中的杨景贤,就在永乐年间以隐语写了一部杂剧《西游记》。这部杂剧,主题就是讥讽大明的,竟然没有被重语禁的永乐皇帝看破,可见其诗禅水平之高。
《三国演义》本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来的书名是毛纶父子修订时所改。这部小说开诗禅小说之先河,因邾分三国而借用汉末三分,隐写大明历史。书中以大量的诗词、虚构、谜名,赋予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新的寓意。这篇文章将从“桃园三结义”这个虚构故事入笔,揭秘隐藏在刘关张身上的另类机密。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前面的文章解读了一条升屋的大青蛇,是一条即将化龙的大青蛇。大青蛇出现,接着就是黄巾起义,因黄巾起义,就引出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这几段故事,就以黄巢的《题菊花》诗暗中串联:“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青龙欲化龙,桃花便开了。
书中写道,刘玄德看幽州榜文时,一声叹息引出了张飞,接着,关羽出场。张飞便邀请他们到自己庄上饮酒,席间谈论天下大事,甚是相投,张飞便说:“我庄后有一桃园,花开茂盛,明日可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俺兄弟三人结生死之交,如何?”
张飞说完,三人大喜,次日于桃园祭拜天地结为生死之交,玄德居长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三弟。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历史真实中,刘备并没有与关张结义,更没有桃园结义。据相关考证,三人中,关羽年纪最大。《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说,关羽亡命奔涿郡,先遇张飞,张飞以兄事之。刘备“乡里合徒众”,“羽与张飞为之御侮”,从此,关张二人“俱事先主”。
桃园结义的故事,本出《三国志平话》,但《三国志通俗演义》却在平话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赋予了新的寓意。罗贯中为何要重构这个故事呢?其原因就是本节导语中说的,桃园三兄弟就是那条想要升屋化龙的大青蛇,其中,以关羽为代表。
《水浒传》中,也借用过黄巢之名,宋江江州题反诗有句“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为何单单跟黄巢比?原因有二,其一,《水浒传》开篇有五言绝句:“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因黄巢而有朱温,因朱温而有五代之乱。嘉祐三年的瘟疫就是朱温(瘟),指的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封建诸子,然后引发了大明“五代(五德)”之间的诸侯(朱猴)之战。
其二,黄,指的是朱元璋先祖黄帝。《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朱元璋是帝颛顼之后,黄帝就是颛顼帝的爷爷,黄帝把帝位传给了孙子,以此暗写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孙立”。朱元璋还说,他是因为黄帝赐予其母陈氏太后一粒冷香丸而降世,也就是说,朱元璋把自己比作颛顼,故而朱家五德字辈就是立五帝之德,以此证明朱家的天命正统。
巢,是曹的谐音。颛顼帝的重孙吴回祝融有个儿子名叫陆终,陆终的曹姓后代被周武王封到了邾国。“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大明朱姓就出自邾国曹姓。宋江以黄巢自比,隐喻的就是大明藩王夺位。
朱元璋曾经仿照黄巢《不第后赋菊》写了一首《咏菊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也是《水浒传》借黄巢隐写大明“朱瘟”以及五代之乱的原因所在,“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原来是大明太祖。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水浒传》之前,《水浒传》很多笔法和隐喻来自罗贯中的小说。因此,从大青蛇而至黄巾而至桃园结义,就暗藏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反诗寓意。也就是说,原著写的是诸侯(朱猴)谋反篡位,而不是《三国演义》说的忠于刘家正统。
黄巾谐音黄金,朱元璋说他们朱家“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元初籍淘金户”,黄帝所立之帝,就是隐喻朱明的“黄金”。
《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以及《西游记》都不认为历史上有禅让皇帝,开国之君都是谋逆篡位皇帝。所以,就以黄巢的诗(《西游记》中有乌巢禅师)暗写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四大名著都有“桃园”,究竟是什么意思?《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说:“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依据这条记载,虚构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既与历史不冲突,也符合“演义”词义。问题是,这段演义为何偏偏选在桃园,且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呢?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则故事的核心喻义。以第一回引领全书,就为这部小说确定了谋反篡位的基调。但是,仅此还不足以推断《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借用黄巢以及黄巢的诗,隐写大明诸侯(藩王)篡位。桃园、桃花这个特定的背景,必定另有寓意。
四大名著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以桃园、桃花统括全书,桃园兄弟是书中最大的一条主线。《水浒传》也是以桃花为主线,且以“桃”为关键词,写了一段开篇词,书中又有桃花村、桃花山,与《三国志通俗演义》形成照应。《水浒传》中很多隐喻寓意,就出自罗贯中的小说,后面的文章中将专门解读两部小说之间的关联隐喻。
《西游记》更勿用多讲,灵山有烂桃山,孙悟空大闹天宫,主要闹的是西王母的蟠桃园与蟠桃会。《石头记》中则有桃花社,暗藏桃花扇。
四大名著为何都以桃花写故事,“桃”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其一,大明建于戊申年(1368年),是猴年。猴与桃便有一种天然的,猴入桃园,岂有不偷吃之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灼,明也。这是“桃”在四大名著中的总体寓意,隐写的就是建于猴年的朱明。
其二,桃,“木兆声”,借喻为大明木字辈藩王起兵篡位,也就是朱棣挑起的靖难之役。《水浒传》开篇词中说:“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第一句“求鱼缘木”,讲的是大明第一轮木字辈的燕王,“鱼尾与燕尾相似”,鱼又谐音“禺”,即长尾猿猴。求,有索要的意思,寓意朱棣夺位,故书中有急先锋索超。
第二句“拟穷猿择木”,指的是第二代朱明第二轮木字辈。这一轮木字辈是朱佑樘,施耐庵没有看到,但却预言大明将从这里开始走向穷途。最后一句“恐伤弓远之曲木”,施耐庵预言了大明将伤于“曲木”。曲,是一个非常隠涩且非常高明,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暗喻。“曲”抽去一直就是“由”,加上一直是“二由”。大明最后是两个由字辈的皇帝,朱由校、朱由检,最终亡于朱由检。
开篇词的最后一句“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又出现了“二由”。梁山大聚义故事中,施耐庵预言大明将如北宋那样亡于金,还将出现南明。若以第一代木字辈为皇统,南明四帝中就有两个由字辈的皇帝:朱由崧、朱由榔。
这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以“桃”开篇,遍布四大名著中“桃”的寓意,就是“木兆”,大明诸侯之乱带来的结局就是始于木字辈,终于木字辈。
木兆之“兆”从卜,“灼龟坼也”。古代以烧灼大龟为卜,龟,在《明实录》中就是指的朱棣。朱棣封燕王,藩府在玄武之地,因而自称玄武大帝转世。玄为北方,龟以象武。“木兆”,就是因朱棣篡位而招致大明最终亡于木字辈。而且,《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都以“灼龟”预言大明将亡于火。所以,就有火烧乌巢、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夷陵、火烧藤甲军、火烧瓦罐寺、火烧翠云楼……等等火的故事。
《西游记》、《石头记》证实,大明最终确实亡于火,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就遭遇了“烈火烹油”的结局,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后,纵火焚化。因此,这两“记”中也都是四处有火(火起、走水)。
桃花之“花”,即草化,也就是曹化,隐喻大明朱姓由邾国曹姓化出。《水浒传》中的花和尚、花村刀笔吏,《西游记》中的花果山,《石头记》中的花袭人、花自芳,以及“诸芳”都是说的朱明朱姓的来历。
杀白马盟誓,寓意封建诸侯却说刘关张三人依张飞之言,于桃园中列下金纸银钱,宰杀乌牛白马,列于地上。以白马祭天,以乌牛祭地,结为异姓兄弟。
《大戴·礼记》:“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礼记》是历代君主遵循的礼制规范,这段话讲的是祭祀规制,明确规定诸侯祭祀以牛为牺牲,大夫以羊,士人只能以猪为祭祀牺牲。《礼记》中还规定:“惟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而已”。
“祭天地桃园结义”,刘关张三人用的是天子祭天,诸侯祭地之礼,以太牢为牺牲。这就暗示了桃园三兄弟中既有皇帝,又有诸侯。若是以后面的历史对看,皇帝就是刘备,但关羽、张飞却不是诸侯。所谓诸侯,并不是说的侯爵,而是有封地,有无爵位都是诸侯。
诸侯祭地,以牛为牲,却并没有规定是什么牛,桃园结义却是宰的乌牛。刘备生于辛丑年(161年),属牛,刘备,字玄德,玄,黑色。因此,乌牛暗指刘玄德。如此解读,岂不是张飞要杀刘备?
宰乌牛祭地,讲的是诸侯。杀白马祭天,则是天子之祭,这其中就有一个前朝典故了。《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高帝即汉高祖刘邦,杀白马盟誓,就是要封刘氏为王,也就是封刘邦自己的儿子为诸侯。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次“封建诸子”,相对于周武王封建诸侯,汉高祖显得更为狭隘。
历史上,总共有三次“封建”,周武王、汉高祖在先,下一个就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封建诸子”。刘备、关羽、张飞宰乌牛白马祭天地,就是隐写的朱元璋的这次封建。因此,乌牛白马就隐写了大明的这段历史。
乌,是“吴”的谐音,指的是邾国曹姓先祖吴回祝融。融,大明也,大明朱姓出自邾国曹姓,因此,朱元璋以“融”为国号。《西游记》中的乌鸡国,《石头记》中的无稽崖,都是“吴姬”。吴回是颛顼帝重孙,颛顼帝是高阳氏姬姓,朱元璋就说他们家“出自帝颛顼之后”。
乌为玄色,“玄德”这个字也就隐写了朱棣。朱棣封燕王,藩地就在玄武之向。因此,朱棣就说自己是玄武大帝转世。杀乌牛,即杀燕王,可见,《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有多痛恨“封建”。
马、牛,又隐写了大明两个谋反藩王的母亲,也就是马皇后和徐皇后。朱棣自称是马皇后嫡子,马皇后中就有“白马”。徐皇后也生于辛丑(1361年),其次子朱高煦效仿其父,与侄子争夺皇位。所以,刘关张三人“祭罢天地,同拜玄德老母”。
分明是在张飞桃园中结义,为何要拜玄德老母?玄德老母什么时候来的?这一笔就是写的马皇后、牛皇后。
《水浒传》中有牛二,分别隐写的是大唐、大明两个天策上将,也就是李世民、朱高煦。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也属牛,书中的“唐牛儿”也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施耐庵说,大明的靖难之役就是一场玄武门之变,大明之天策上将也如大唐天策上将那样,在南京皇城之玄武门射杀了建文帝——这其中的隐喻历史,请见我《水浒传》的解读。
东汉光武帝早就废除了封建制,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却有十八镇诸侯,这就隐写的是后来的“封建诸子”。诸侯,谐音朱猴,隐写的就是朱明。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刘关张已经把自己当做青帝了,因而在桃园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