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贪心本是任何人的天性,但是火候过了,那么就会适得其反。
当然,适度的贪心,其实反而是一种成长的动力。
不过,过度的贪欲,那么早晚也会像煮熟的鸭子,必会飞。
所以,做个贪心适度的人,既拿得起,也放得下,命运反而格外眷顾。

事业上:进取有度,细水长流
实际上,现实的真相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为人处事上,有上进心是好事,但若被贪念牵着鼻子走,就容易栽跟头。
事实上,凡事都应该适度,但凡过了度,超越了范围。
那么,就容易把自己推到被动的陷阱当中。
春秋末年,范蠡辅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后,被封为上将军。
但他一生经历了那么多,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于是,不贪恋权位,不久便毅然辞官泛舟而去。
后来,他三次迁徙,做生意成功了,又三散家财。
再后来,他还三次重新成为巨富,以至于被后人尊为“商圣”。
反观文种,因自己一直贪恋相位,迷恋权威,最终被勾践赐死。
思想家培根说:“野心像胆汁,倘若不受约束,便是一种令人焦躁的毒液;若能加以控制,则成了促人奋发向前的动力。”
做人做事,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里,其实都应该保持七分进取,留三分余地。
就好像当我们不把弓拉得太满,才能射得更远。
人际中:热情有度,关系长青
人际关系当中,就算你想对别人好,也要告诉自己别给太多,也别要太多。
因为不管对于谁,太用力的关系,就像握在手里的沙,攥得越紧,那流失越快。
众所周知,唐代名将郭子仪,可谓是功高盖主,却一直深谙相处之道、为人之道。
然后,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就是,他府门常年都是敞开的,任凭他人参观议论。
此外,他对同僚也一直都是不卑不亢,对皇帝更是从不居功自傲。
当鱼朝恩暗地派人挖了他家的祖坟,公开羞辱他的时候,满朝文武都以为他必起风波。
但大家没想到的是,郭子仪却当众哭着说:
“我常年带兵,手下难免也挖过别人的坟。如今轮到自家,这是报应,不怪他人。”
靠这份不贪求“绝对清白”的豁达,以及适度的克制,足以让他得以善终。
《菜根谭》有句话讲得好:“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实际上,人际关系上,待人付出七分,留三分爱自己,那才是真正的清醒。
保持适度贪心,因为所谓的人际关系就像冬日围炉,太近灼人,太远寒冷,适度才是温暖。
生活里:知足常乐,惜福得福
事实上,什么都想要,那么往往什么都抓不牢。
不如及时懂得知足,方为是一种更高明的拥有。
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兄弟有一次赴宴。
席间有歌伎陪酒,程颐见状,内心不爽,拂袖而去,但程颢却安然尽兴。
次日,程颐仍有余怒,忍不住责怪兄长。
程颢笑道:“昨日座中有伎,我心中无伎;今日斋中无伎,汝心中却有伎。”
因为他对自己很自信,也很相信,不贪求“绝对洁净”的虚名,内心反而更加从容自在。
古希腊哲学家艾匹克提特斯说:“财富不在于拥有的多,而在于欲望的少。”
对生活,保持七分满足,存三分期待。
如此,适度贪心,那么幸福就像捧在手心的水,紧握所剩无几,轻托反而盈满。
说到底,贪心适度,是一种人生智慧,起码让你在进取时不忘退路,在付出时懂得自爱,在拥有时学会知足。
因为命运从不亏待那些——
想要,但不强求;努力,但不过力;珍惜,但不痴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