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裹在岷山褶皱里,《禹贡》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江水原是野的,李冰凿都江堰驯了水,田垄里长出稻麦,
人不饿肚子了,才对着锅灶琢磨滋味。
《华阳国志》早记蜀人“尚滋味,好辛香”,那时无辣椒,
便用茱萸混花椒,拌发酵的豆瓣酱,炒得萝卜干都带股冲劲,把潮气从骨缝里逼走。

明万历年间,辣椒从海上来,落蜀地就扎了根,和花椒成了绝配。
农忙时田埂上,农妇递过竹碗,红辣子蘸水拌豆花,
汉子蹲着扒饭,辣得直吸气,汗珠砸进泥里,也舍不得停筷。
成都巷弄里,担担面挑子一放,芝麻酱混芽菜,红油一淋,香味勾得小孩追着跑。

光绪时成都万福桥,陈麻婆守着面摊,用嫩豆腐拌牛肉末,加足麻辣,挑夫们天天来凑热乎。
如今川菜也有了清鲜,像开水白菜的淡,
但火锅红汤里的劲没改,筷子夹着毛肚烫熟,辣得嘴麻,却笑得敞亮。
那股把日子熬出烟火气的辣,跟蜀地的山一样,踏实又热乎。
今天,跟诸位聊聊四川最好吃的水果柚子……

产自四川泸州纳溪护国镇,是地道的“川南金果”。
清嘉庆年间已有种植,因1916年蔡锷将军在此誓师护国,
百姓以柚犒军,得名“护国柚”,如今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其果实葫芦形,皮厚黄亮,油胞密凸,
果肉乳白如脂,脆嫩化渣,甜得纯粹,咬一口“巴适得板”,硒含量是普通柚子三倍。
这颗黄澄澄的果子,不仅甜了舌尖,更甜了日子,
是川南土地上活着的“致富密码”,也是老辈人说的“日子就该这么甜,像护国柚一样,越老越香”。

四川成都新都区的“天府膏腴”特产,源于清同治年间周成基从福建漳州引种,
经百年培育成地方良种。
周范卿运灵柩返川时携两株柚苗,定植后以“甜得遭不住”的口感闻名,
后经周德纯推广至利济向家果园,
繁衍出万亩基地,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当地民风淳朴,逢年过节必摆柚子,“柚子节”已连办八届,商客云集、游人如织,
老农常说:“新都柚,巴适得板,吃一口,甜过初恋!”
其果扁圆如月,皮薄如纸,淡黄透亮,瓤瓣13-16瓣,梳形浓密。
果肉细脆多汁,酸甜适中,似“川妹子”般爽利,
可溶性固形物≥9.8%,总糖≥7.2克/100毫升,咬下满口清香,润肺又解腻。
老辈人讲:“冬吃柚,病不凑”。

是四川广安龙安乡的“宝”,清末福建唐氏迁居时带武夷山柚种,在群策村扎根百余年。
这柚儿状如梨,黄皮裹着粉红瓤,咬一口酸甜脆嫩,汁水直冒,少核无核,巴适得板!
每年11月成熟,龙安乡漫山柚林飘香,还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广安人吃火锅必配它,解腻又清爽。
这柚儿不光好吃,还“有故事”,
母本园那两株老柚树,是唐延文家1953年种下的,至今仍挂果,纯正品种靠它们传下来。
广安人年年办龙安柚旅游文化节,
游客边摘边耍,热闹得很!你说这柚儿,咋能不火?

四川中江的特产,清光绪年间从福建“嫁”过来,在永安镇扎了根。
老辈儿说,当年向焘在福建做官,见这柚子香甜多汁,便引了苗儿回乡,
如今永安村那棵百岁母树还结着果,
金黄皮儿薄得透光,果肉脆嫩得“咔嚓”响,甜中带点酸,巴适得板!
这儿的柚子沾了“柚”“佑”同音的巧,成了护佑平安的“吉祥果”。
每逢丰收季,采柚节、赏花节热闹得像过年。
中江柚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咬一口,果肉在嘴里化渣,甜津津的汁水裹着点微酸,像极了中江人的实在,
不瞎甜,但够味儿!

是四川安岳通贤镇的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道光年间刘氏祖先从普州府引回幼树,如今柑子湾那棵 “柚仙树” 仍是它的根脉,
对面还立着旧时贡果牌坊。
locals 都信这树有灵性,采柚前会轻拍树干说 “柚儿,熟咯”,
过年走亲戚拎两个,图 “柚佑平安” 的彩头。
这柚果拳头大,橙黄皮儿一剥就开,
果肉像浸了蜜的米黄玛瑙,无核,咬下去脆嫩化渣,甜酸得正好。
别处柚树换了通贤的紫色土才活,这儿的气候水土养得它独一份,七次拿全国金奖。

四川梓潼的“帝乡瑰宝”,
170年历史可溯至清道光二十八年,知县韩一松途经天宝村,
见满园硕柚,尝后赞其“蜀中无二”。
如今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月上旬上市,
果皮黄亮油胞细腻,果肉白里透红,咬一口酸甜爆汁,固酸比超10:1。
当地人常说“这柚儿甜过初恋,巴适得板!”,
中秋“杀柚”驱邪,剖柚如“剥鬼皮”,图个团圆护佑。
不同于福建琯溪蜜柚的“皇帝贡品”名头,
天宝蜜柚胜在耐贮藏与功能性,含百合苷、多糖等成分,润肺养颜。
可腌糖渍做茶饮,酸甜里裹着烟火气,
成了梓潼人走南闯北的“味觉乡愁”,连俄罗斯客人都追着下单。
这口酸甜,是历史,是生计,更是刻进骨子里的乡愁。

四川广安区白市镇的“金果果”,十月下旬上市,果大皮黄,甜汁满溢,一掰开“香得满屋窜”。
它栽了近百年,曾拿过曼谷展览会金奖,
是当地的“致富果”,当地人爱说“柚子熟了,好日子就来了”。
这柚子不麻嘴,吃完嘴里还回甘,像喝了口山泉水。
广安人吃法多:直接啃、熬柚子茶、做柚皮糖,逢年过节摆桌当“吉祥果”。
它比福建蜜柚晚熟,比广西沙田柚更甜,果肉细嫩得“化渣”。
咬一口,甜中带点酸,像极了川北人的直爽性子,
不藏着掖着,甜就甜得实在,香就香得彻底。

四川泸州龙马潭区特产,源自清朝乾隆年间袁氏从广东带回的“泸源柑”种子,
经三百年培育成“甜橙柚”,后嫁接改良得名“九狮柚”。
这果子金黄透亮,果肉脆嫩化渣,甜中带鲜,
咬一口“咔嚓”响,汁水直飙,像喝了口凉丝丝的蜜水,当地人夸“巴适得板”!
它十月下旬上市,能存到次年二月,越放越甜。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摆柚子讨“佑子”彩头,婚宴上用它当“团圆果”,客人啃着柚子拉家常,
烟火气里全是热乎劲儿。
如今它拿了“中华名果”金奖、生态原产地证书,成了泸州人的“甜蜜名片”,
外地人尝过都喊“安逸”!

四川自贡贡井区的特产,自1958年人民公社果林场播种柚种起,便埋下传奇种子。
1970年两株柚树挂果,其中一株“早熟香浓”的优变株系被选育,
1992年定名“龙都早香柚”,2014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当地人管它叫“幺塘早香柚”,中秋前就上市,果皮金黄如柚子灯,
果肉蜜黄透亮,咬一口“酸甜适度,尾味带麻”,含糖量能飙到19%,“巴适得板”!
这柚子做法也野,直接啃鲜柚,或熬成柚子茶,甜中带香,回甘悠长。
当地老农说:“这柚子甜得实在,像自贡人的脾气,直爽又攒劲!”

是四川合江的宝贝,原产真龙镇,1942年从尧坝镇引苗嫁接培育而成,民国时就载入县志,
2012年国家对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这柚子皮薄得透光,瓤瓣像肾形,咬一口脆嫩化渣,甜得跟冰糖水似的,无核少渣,
常温放五个月都不坏,人称“天然罐头”。
合江人爱说“冬吃柚,病不凑”,立冬后11月初上市,
街头巷尾都是柚香,比隔壁水晶柚甜得纯粹,没那股子涩麻劲儿。
这柚子浑身是宝,合江人拿它做柚子糖、柚子茶。
柚子糖要拿盐搓皮去苦,跟糖翻炒出霜,咬着酥甜带香;
柚子茶更讲究,皮肉同熬加蜂蜜,冬日喝一口暖到心尖。

那就剥开一只柚子吧。
金黄的皮裂开,清冽的香气猛地窜出来,像劈开山雾的第一缕光。
你掰一瓣放进嘴里,汁水在齿间炸开,那股实实在在的甜,一下子砸进喉咙。
田埂上的汉子,巷子里的孩童,火锅边麻得咧嘴却笑开的人们,
日子就是这般,有辣得冒汗的时候,也有甜得润心的时候。
这甜不声张,却长久。
像蜀地的山,默然立在江边,怀里揣着千百年的热辣与清甜。
你尝到了吗?
这甜,正稳稳地沉进日子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