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朱标到底有多恐怖?他若不死朱棣不敢篡位,中国历史差点被他改写

朱棣这辈子最该感谢的人,大概是老天爷——让他大哥朱标在37岁就突然病逝。要是朱标能多活十年,别说“靖难之役”,朱棣怕是连

朱棣这辈子最该感谢的人,大概是老天爷——让他大哥朱标在37岁就突然病逝。要是朱标能多活十年,别说“靖难之役”,朱棣怕是连王府里的兵都不敢多养一个。后世总说朱标是“仁厚太子”,可这仁厚背后藏着的本事,才是真的“恐怖”:能让朱元璋放权、让弟弟们服帖、让朱棣认怂,这样的人,可不是简单一句“老好人”能概括的。

朱标的“特殊待遇”,从出生那天就刻进了骨子里。1355年,朱元璋正带着兵跟陈友谅死磕,攻打集庆(后来的南京)打得头破血流,突然传来长子出生的消息,当场就把兵器一扔,跑到附近山上刻了句“到此山者,不患无嗣”。这还不够,他回头就跟将士们喊:“三天之内拿下集庆,咱回去给大胖小子办满月酒!”要知道那时候朱元璋还只是个起义军头领,随时可能脑袋搬家,可他敢为了刚出生的儿子赌上全军士气,这份偏爱,25个弟弟加起来都比不了。

更“吓人”的是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方式。一般皇帝培养太子,都是先给个东宫班底,跟朝廷重臣划清界限,生怕太子抢权。朱元璋倒好,直接把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些开国元勋全塞给朱标当老师,还下了道命令:“朝中大臣,皆东宫属官。”意思就是,你们既要听我的,更要听太子的。这操作放在别的朝代,太子早被安个“谋逆”罪名拉出去砍了,可朱元璋倒好,手把手教朱标批奏折、管朝政,甚至自己带兵出征时,直接把京城大权全交出去。你见过哪个皇帝敢这么对太子?怕不是恨不得把“皇位现在就给你”刻在脸上。

朱标也真没辜负这份信任,他最牛的地方不是会治国,是敢跟朱元璋硬刚还不挨揍。朱元璋登基后杀功臣杀得手软,胡惟庸案一牵连就是上万人,朱标直接抱着奏章闯进宫,跪在地上说:“父皇这样滥杀,百姓怎么敢安心?官员怎么敢做事?”朱元璋气得把椅子都掀了,骂他“妇人之仁”,朱标也不怂,回了句“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臣”——意思是大臣不好,是皇帝没带好头。这话换别人说,坟头草都两米高了,可朱元璋气完第二天,居然真的减了不少罪臣的刑罚。

最绝的是朱标救老师宋濂那回。宋濂因为孙子牵连进胡惟庸案,朱元璋非要杀他,朱标直接在宫门口跪了一天一夜,哭着说“先生教我读书做人,我不能看着他死”。朱元璋火了,说“等你当了皇帝再放他”,朱标听完直接跳了河,虽然被救上来了,可把马皇后吓得不行,连夜跟朱元璋吹枕边风:“宋濂就是个书生,能有啥坏心眼?你杀了他,儿子心里得记恨你一辈子。”最后朱元璋没办法,只能把宋濂流放。你说这朱标厉害不?连死都敢用来逼朱元璋让步,这份刚硬,比那些只会讨好父皇的太子强太多。

要是说朱元璋的偏爱是朱标的“后台”,那弟弟们的信服就是他的“底气”。朱元璋的儿子们个个不是省油的灯,秦王朱樉在封地胡作非为,晋王朱棡性格暴躁,周王朱橚偷偷搞小动作,可这些人在朱标面前,全跟乖宝宝似的。朱樉被朱元璋召回京城要废爵,是朱标跑到父皇面前磕了十几个头,说“弟弟只是一时糊涂,我替他去封地盯着”;朱棡跟朱棣闹矛盾,也是朱标拉着两人喝酒,当面把话说开;就连后来造反的朱棣,年轻时犯了错,都是朱标在朱元璋面前说好话才过关。

有人说朱棣是“战神”,不怕朝廷大军,怎么会怕个文弱的大哥?可你别忘了,朱棣造反的理由是“清君侧”,针对的是朱允炆身边的齐泰、黄子澄,要是皇帝是朱标,他连造反的由头都找不到。朱标不仅在弟弟们中间有威望,手里还握着实权——朝廷重臣都是他的老师,地方藩王都欠他人情,军队里徐达、常遇春这些老将跟他比跟朱元璋还亲。真要是朱标当皇帝,朱棣敢起兵?先不说其他藩王会不会帮他,怕是他自己王府里的护卫,都得先掂量掂量“背叛太子”的后果。

朱标要是不死,明朝的历史真能拐个大弯。首先就没“靖难之役”这回事,方孝孺不会被灭十族,无数将士不会枉死,百姓也不用遭战乱之苦。更重要的是,朱标不会搞朱棣那套“特务政治”。朱棣因为是篡位登基,心里虚,才搞出锦衣卫、东厂盯着大臣,可朱标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大臣们服他,他根本不用靠特务机构维持统治。没有厂卫乱政,明朝的朝堂不会那么乌烟瘴气,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宦官也没机会掌权。

那时候的明朝,刚经历过朱元璋的“铁腕治国”,正好需要朱标这样的仁君休养生息。他要是能登基,肯定会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商业上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能好好发展,说不定不会有后来的闭关锁国。后金(清朝前身)在东北也翻不起大浪——朱标手里有强兵,身边有能臣,根本不会像崇祯那样拆东墙补西墙,后金连山海关都摸不到,更别说入主中原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1392年,朱标从陕西考察回来,突然得了重病,没几天就去世了。朱元璋哭了几天几夜,最后只能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没学到他爹的仁厚,倒学了些急功近利的手段,一上台就削藩,把叔叔们逼得走投无路。朱棣这才抓住机会,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最后坐上了皇位。

朱棣登基后,虽然也开创了“永乐盛世”,可他心里始终有个坎。有一次他看着朱标留下的字画,跟身边的人说:“大哥要是在,我现在还在北平养马呢。”这话里有遗憾,更有后怕。朱标的“恐怖”,从来不是靠权谋算计,而是靠朱元璋的信任、大臣的拥护、弟弟的信服,还有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仁厚与刚硬。这样的人,要是能坐上皇位,真说不定能让明朝多活几百年,让后来的历史,换一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