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纸钞、塑料钞的评级与机制币、邮票的评级有什么不同?

纸钞、塑料钞与机制币、邮票的评级体系虽有共通之处(如普遍采用70分制),但因材质特性和收藏文化的差异,在评价重心、技术路

纸钞、塑料钞与机制币、邮票的评级体系虽有共通之处(如普遍采用70分制),但因材质特性和收藏文化的差异,在评价重心、技术路径、标准细化度上存在显著不同。以下是核心区别:

一、机制币评级:聚焦"金属磨损与原光"

机制币(如银元、铜元)评级核心是金属的物理损耗和出厂状态:

评价维度:以磨损程度为主轴,从FR2(严重磨损)到MS70(完美未流通),重点观察币面高点磨损、划痕、磕碰、氧化及原光保留情况。

技术特点:依赖高倍放大镜观察压印细节、齿边损伤、表面发丝划痕等,对金属光泽(如磨砂光、车轮光)极为敏感。

关键标签:MS(Mint State)表示未流通状态,等级越高对瑕疵容忍度越低,MS70要求仅允许显微镜下可见的微小疵病。

二、纸钞评级:聚焦"纸质原始性与污染"

纸钞评级由PMG、ACG、TPG等机构主导,核心是纸质完整性和是否原始未处理:

评价维度:除磨损、折痕、污渍外,独创EPQ标签(Exceptional Paper Quality),认证纸币未经水洗、压平、修补等化学/物理处理。纸钞易受汗渍、潮湿、黄霉侵染,触摸痕迹是评级重点。

 技术特点:必须使用365nm/254nm双波段荧光检测防伪特征,红外光下识别改号、挖补等人为篡改。

扣分项:边缘修补、油墨修复、水渍残留等人为处理会取消EPQ资格,即使品相达到67分也无法获得该标签。

三、塑料钞评级:材质革命倒逼标准独立

塑料钞(如奥运纪念钞)因材质特殊,传统纸钞标准出现"削足适履"现象:

专属标准:传统70分制对塑料钞"失灵",同一张钞因静电划痕、热压变形等问题的判定差异,不同机构得分相差可达4分。

评价维度:防伪完整性、透明度维持率、抗老化指数成为硬核指标。静电划痕、窗口区损伤、全息层脱落等塑料钞特有瑕疵被写入扣分项,每条划痕有0.53分的明确权重。

技术优势:泰平评级(TPG)等机构建立双轨制,塑料钞启用独立评级线,划痕分级细化到纳米级,使68分塑料钞市价可能高于其他机构70分产品。

材质悖论:塑料钞虽无纸钞的汗渍渗透问题,但易受荧光污染,荧光仪器使用不当会导致荧光分散,无法评为顶级美品。

四、邮票评级:关注"齿孔与背胶"完整性

邮票评级与纸钞有相似逻辑,但齿孔、背胶、揭薄是独有维度:

评价维度:除票面清洁度、颜色鲜艳度外,齿孔完整无撕、背胶原始未下水是核心指标。修补、揭薄、重新盖销等人为处理会严重影响评级。

技术特点:需检测背胶状态(原胶 vs. 再胶)、齿孔是否规则、有无裂纹或缺齿。

市场成熟度:相比钱币评级,邮票评级市场起步较晚(ASG成立于2017年),接受度和标准化程度仍在发展中。

总结对比表

根本差异在于:机制币是金属损耗问题,纸钞是纤维污染与人为处理问题,塑料钞是材质形变与防伪损伤问题,邮票则是物理完整性与原始状态问题。塑料钞因材质革命正倒逼评级标准走向独立,而纸钞与邮票因材质相似性在"原始性"判定上逻辑相通,但邮票的齿孔、背胶等要素使其更具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