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化疗,网上随处可见“化疗死得更快”、“化疗就是西医谋财的手段”、“化疗是毒药”这样的声音。
化疗真的可以治疗癌症吗?
先说结论:化疗当然可以治疗癌症,但它干的活儿跟你想的可能压根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化疗在免疫学眼里更像一次“借刀杀人”的操作。化疗真正的杀招不是“毒死”癌细胞,而是先把癌细胞推倒,再让免疫系统补刀,很多人都没用对。

接下来我们用免疫学的放大镜来了解化疗给身体带来了什么?
在大众的传统印象里,化疗就像一场无差别轰炸的空袭,将好细胞坏细胞一起杀死。几个疗程化疗做下来,癌细胞打死了,免疫系统也是报废状态。但从免疫学角度有不同观点,化疗使用恰当甚至可以和免疫系统联手对抗癌症。
化疗后癌细胞的2种结局
癌细胞死亡的方式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多样,目前已知的就有十几种,当化疗药把癌细胞弄死后,会出现两种结局:

* 悄无声息,免疫细胞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 轰轰烈烈,癌细胞临死前“自曝身份”,把“干过坏事”的标签贴满全身,还放出一堆“求救信号”。树突状细胞立刻赶来拍照,并告诉其他免疫细胞:“记住这张脸,以后见一次打一次。”
此时,免疫系统本该吹响“冲锋号”,将化疗创造的对肿瘤的压倒性优势继续扩大,直至完成战场清理,将残余癌细胞清除。但是问题出现了......
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出现了,例如常见的“骨髓抑制”,当前我国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高达44.2%,几乎每两名化疗患者就有一名发生骨髓抑制,约1/3患者会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的血细胞降低[1]。

由于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功能被破坏,导致免疫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急剧减少,让免疫系统无力应付残余癌细胞,于是,这场对癌细胞的战争结果又走向了未知,甚至会给患者一种“越化疗身体越差、死得越快”的感觉。
这也让很多患者陷入了选择困境,不知道化疗到底该不该继续,怎么继续?
化疗和免疫系统可以“和解”
1、掌握化疗的“度”
《指南》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依据,而临床指南的数据大多源于西方研究,化疗药具有的脂溶性特征更适合西方人脂肪层厚,能缓解药物毒性的体质。
到了国内临床,国人体态匀称,体脂远低于西方人,特别是体弱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传统大剂量化疗容易产生不耐受,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因此,急需一个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化疗“度”。
清华大学免疫学教授张明徽通过大量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化疗进行到4个疗程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最大效力,新增周期带来的生存获益微乎其微,但累积毒性显著增加,还会让存活下来的肿瘤细胞产生耐药。从整体收益的角度上来看,4个疗程停止比较恰当。
2、把化疗拆成“小步走”,让免疫细胞活下来
传统化疗一次性大剂量,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一起遭殃。后来医生们发现,把同样总量的化疗药拆成多次小剂量,像“小步快跑”一样给药,既能持续压制肿瘤,又能让免疫细胞有喘息空间。其核心在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而非直接大剂量杀伤肿瘤细胞。

简单说:化疗从“狂轰滥炸”改打“精准骚扰”,既拖住肿瘤,又给免疫系统征兵、练兵留出窗口。
3、化疗“清场”后,让免疫细胞进场
肿瘤之所以能长大,除了自身长得快,它还会收买调节性T细胞(Treg)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叛变”,这些叛徒天天给免疫系统递纸条:“别动手,自己人。”

化疗先把癌细胞推倒,免疫系统除了要面对残余癌细胞,还要解决内部“叛变”的免疫细胞传递假消息。如此内忧外患,自身免疫不足,可以适时呼叫“外援”(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在体外进行扩增和改造免疫细胞,使其具有更强的抗癌能力,然后回输给患者。
如vNKT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迅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其杀伤速度和能力远超一般的NK细胞和T细胞。除此之外,vNKT免疫细胞对于“叛变”的免疫细胞也有办法。它们还能够杀伤抑制性免疫细胞MDSCs,通过调节癌组织内部的微环境来发挥抗肿瘤效应。

化疗“清场”后,免疫细胞进场,让化疗不是单打独斗的“毒药”,它是给免疫系统递了把刀;化疗也不是终点,而是免疫系统全面接管前的“最后一场动员”。
从免疫的角度看化疗,希望给您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