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大治之后,必有大祸

周末,碎聊。封建王朝,有三个无法突破的铁律。一是300年为一个大限。二是60年为一个小劫。三是盛世往往会“嘎嘣脆断”,大

周末,碎聊。

封建王朝,有三个无法突破的铁律。一是300年为一个大限。二是60年为一个小劫。三是盛世往往会“嘎嘣脆断”,大治之后,必有大祸。有时候,盛世距离天灾和人祸,往往只隔着一两年。

比如。汉朝建立时间是前206年,到前146年正好60年。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刚好发生在正当中。当帝国臣民沉浸在治世的红利,以为这就是历史上最好的朝代时,(前155年)汉景帝登基第二年,晁错一纸削藩策,引爆了“七国之乱”。

唐朝,618年立国,经历了“贞观之治”的盛世红利期,60年后进入唐高宗的时代。李治在位后期,基本上退出庙堂,大权被武则天架空。武则天当政40年,当皇帝十五年,重用酷吏,对唐朝进行了一次“换血洗牌”。

宋朝,960年立国,经过三代目努力,终于在宋真宗一朝,迎来第一个治世“咸平之治”。60年后(1020年),宋真宗在位倒数第三个年头,大宋庙堂觉得好日子过得太多了,开始往死里作,天禧四年(1020年)六月爆发了“寇丁之争”。从此开始,宋朝开启了“朋党之争”的潘多拉魔盒。

接下来,重点说一说明朝的第一个60年“劫数”。

明朝,1368年立国,60年后是明宣宗宣德三年。明宣宗是一位有福之君,该杀的和不该杀的功臣,曾爷爷朱元璋都给杀了。该北伐的和不该北伐的,爷爷朱棣都给北伐了。

爸爸朱高炽登极后,叫停了朱棣时期的紫禁城、明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下西洋等耗费巨大的工程,把明朝从武功带入文治时代。在干完这一切后,朱高炽驾崩。

等于说,朱瞻基登极即是太平治世,而且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这里插播一段。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得出“洪武盛世”“永乐盛世”,这俩“盛世”简直不敢苟同。盛世的基本条件是民众生活。洪武和永乐就是一个杀人和战争的时期,民众生活能好到哪去。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基本上沿着仁宗皇帝制定的路子继续往前走。朱瞻基算得上明朝皇帝中的“六边形战士”,各项指标并不算出类拔萃,但也都不拉夸,一个非常稳定型的职业皇帝。

他一生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污点。他与嘉靖一样聪明,但不像嘉靖那样把“玩人”当成一种乐事。唯一的兴趣爱好是“斗蛐蛐”,结果还被后人起了一个“蛐蛐天子”的外号。

贪玩是朱瞻基的毛病,同时也是盛世之君的标配。天下太平,有钱消费,玩一玩是正常的,更可贵之处是他的贪玩没有影响到朝政。当然,这与他的福气有很大的关系。

“蛐蛐天子”还是很勤奋的。他可能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微服私访”的天子。

宣德六年夏天,半夜寅时(凌晨三点),朱瞻基临时起意,想出了一些治国想法,迫不及待地想找杨士奇唠唠。考虑到杨士奇一把年纪,腿脚不利索,半夜召他入宫不合适,就带着四名大内侍卫骑马来到杨士奇府中。

他不但微服私访臣工,对坊间生活也有着深入的调研。宣德五年春天,朱瞻基到昌平祭陵,回去的路上,远远看到几个农民在地里干活。这位有福之君心血来潮,脱了龙袍,扮成书生到田间地头找老农聊天,还亲自扛起锄头,下地试了一把。

这次微服私访,把六边形战士累得够呛。原来,扛锄头干活,比穿铠甲打仗还累。回去后,他就干了一件事,告诫官吏要爱惜民力,释放民间生产力,让各州府无偿帮助闹灾地方的农家赎回儿女。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聪明之人,往往成于聪明,败也聪明。朱瞻基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聪明,聪明的人往往喜欢用巧办法、走捷径。他在位干了两件事,直接给明朝埋下了万劫不复的祸根。

一件是明朝立国第58个年头(1426年),朱瞻基增设“内书堂”,培养宦官读书识字,让他们受理整理奏章,统一报给皇帝批阅,于是有了“秉笔太监”这个职位。

这一招臭棋,可真要了命了。相当于直接给大明宦官乱政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为后来臭名昭著的“阉党”埋下了伏笔。

后来,土木堡事变的男二号王振,就是在他这一朝成长起来的。

另一件是明朝建立第65个年头,朱瞻基下达了明朝历史上最严厉的“禁海令”。禁止帝国从事一切海洋贸易,包括与海洋有关的造船业务全部叫停、砸烂、焚毁。

打这开始,曾经全球第一的大明海事,从此没落,再也没有起来。

朱瞻基在位,赶上明朝的第一个60年。他完成了微观和宏观上两个历史使命。

一是让明朝完成从残酷血腥到平稳发展的转变。二是将钥匙插入了锁着明朝各种弊病的潘多拉魔盒。

评论列表

像素画动力战舰
像素画动力战舰 33
2025-11-02 13:04
明宣宗目光过于短浅,缩减边疆,放弃安南,废除下西洋。当然在他当时的现实情况来说,缩减边疆,放弃安南确实是缓和国家压力,解放了人民的部分负担,但是坏就坏在废除下西洋,真的脑子有毛病,而且缩减边疆后又不监控,导致瓦剌崛起。
深哥
深哥 26
2025-11-01 16:03
你这是一肚子坏水!

给我跪下磕头 回复 11-03 17:37
那也不是你说了算啊,你搞得好像你说的就是天道说的一样,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你随口说的吗,天文学家不研究你知道转

梦醒时分 回复 给我跪下磕头 11-03 18:02
并不是按天文学家说的算,而是它本来的规律说了算,天文学家不也要尊重客观规律吗?客观事实有二个吗?我描述下客观,有何不可呢?描述既是客观事实又为何不算呢?

BLOOMFOX
BLOOMFOX 20
2025-11-02 10:00
所以说嘛
用户12xxx53
用户12xxx53 18
2025-11-02 20:56
小编不是总结历史而得出论点,而是先确实自己的论点再找证据,问题是找到的论据没什么说服力,就像中学生作文。
用户10xxx74
用户10xxx74 14
2025-11-02 00:21
明朝最大的遗憾就是仁宗、宣宗太短命,要是这两人都能活到60岁以上,明朝国运应该还会继续上升,版图还会继续扩大,土木堡之变应该能够避免。对比一下,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都因为执政水平不错且较为长寿,所以国运能够不断上升,达到巅峰,后继的嘉庆帝虽很平庸,但为人稳重、不瞎折腾,所以国运也没有出现大倒退(相比之下,明英宗因为太小登基,年少轻狂,才会作死,如果他也像嘉庆一样到了30多岁才当皇帝,应该也会很稳重的)。
司徒有虚名
司徒有虚名 5
2025-11-03 14:26
小编看大明风华看入戏了吧,朱瞻基这个短命鬼都值得你夸
XL
XL 5
2025-11-03 13:53
大治与之相反的叫大劫,而非大祸。古人云:大贤应运而生(应运乃大治);大恶应劫而生。
瓦哦
瓦哦 5
2025-11-02 14:12
嘎嘣脆[点赞]
息灭贪瞋痴
息灭贪瞋痴 2
2025-11-02 19:24
所谓,修福积福,享福造孽,受祸。
捕食者
捕食者 1
2025-11-03 12:27
人性的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