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被高估的华夏文明同化能力—为何唐朝灭亡后周边政权均选择去汉化

胡人入主中原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满清入关结束,中间分别经历了五胡十六国、辽金西夏并立、蒙元南下和满清入关四个时期,这四个

胡人入主中原自西晋永嘉之乱开始,满清入关结束,中间分别经历了五胡十六国、辽金西夏并立、蒙元南下和满清入关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根据汉化程度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到满清入关时期甚至一度拒绝汉化,刻意制造隔阂的情况,造成这一趋势的源头来自唐朝灭亡。

唐朝灭亡绝对算是汉化分水岭,唐以前胡人政权入主中原,对华夏文明表现出绝对的崇拜,胡人政权由于对自身落后的生产力的认识,汉化成为从部落制度向国家制度转型的唯一选择,因此虽然南北朝最后代表古典汉族帝国的南朝被北朝消灭,但北朝经过长期汉化在北周灭亡之际在文化上与汉族无异。

但唐朝灭亡之后,契丹人融合东北渔猎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优势,在北方迅速崛起,以强悍的军力多次南下中原,一度灭亡后晋,虽然没能实现入主中原的目标,但夺取了幽云十六州,深入农耕文明核心地区,开始面对治理汉人的问题。

此时的契丹人第一次对汉人政权产生了优越感,他们针对中原王朝继承唐朝正统的论述,自诩多次接受唐朝的册封,是唐朝的好学生,建国比宋朝要早,认为辽国才为唐朝的继承者(日本、朝鲜、越南就是仿效契丹人的论调与满清争夺中华正统)。

继承辽国法理的金国人也是自诩正统王朝,更要命的是南宋还向金国称臣,而割据西北的西夏政权源头也是唐朝册封的定难军节度使,对宋朝的法理正统也是毫不认可。

宋朝以后中原王朝第一次面临中华正统身份遭到周边胡人政权质疑的情况,而最大的恶果就是辽金西夏政权均开始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拒绝汉化。

像辽国开始设置南北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并且创立本民族文字,拒绝使用汉字,金国和西夏甚至在国内第一次推进剃发易服的政策,这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不曾有过的大变局。

蒙元建立后,汉化程度较辽金西夏时期有了进一步的下滑,不仅没有主动推进汉化,而且还反向推进蒙古化,导致传统汉地的居民开始穿胡服,说胡语,起胡名,乃至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要花大力气才能纠正自唐朝灭亡以后的中原胡化之风。

而满清入关后,统治阶层可以说是集胡人政权逆汉化政策之大成,他们认真学习了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的治理模式,总结出一套非常严密的治汉模式。

清朝认真反思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政权矛盾迅速激化的教训,坚决反对主动推进汉化,而是强调满洲传统,拒绝满汉融合。

军事上依靠八旗制度,在全国交通干线上建立满城,监视绿营,形成在局部上压制汉人武装的形势。

而在文化上更是借修四库全书和文字狱,对重要典籍和文人进行销毁与控制,提高底层民众的文盲率,降低民众反抗意识。

因此可以看出五胡十六国是唯一一次真正的民族融合,后面形成了唐朝的强盛,但唐朝灭亡后周边政权均开始强调本民族文化自立,像云南大理政权、越南政权、日本、朝鲜均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民族意识,不再全盘汉化。

评论列表

痞子羊
痞子羊 46
2025-11-16 10:25
唐朝的时候汉胡一家,特别是唐朝后期地方割据汉民胡化使得汉胡的分界点根本不明显,所以后期入侵中原的胡人政权除了蒙古,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以民族为主体,而是以地方军事势力为主体,像辽是唐朝的地方势力,金是辽的地方势力,清是明的地方势力,他们和中原政权的关系甚至比西南地区的土司都近,属于能拥有军权的地方大员造反,跟匈奴、鲜卑、突厥这些势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哪来的同化一说
悼明
悼明 46
2025-11-15 21:01
很简单,唐宗实行汉胡一家国策后,汉、胡间的(军事装备、军队组织)差距急聚缩小,至契丹时,契丹军队的装备一点也不比北宋禁军差!再加上骑兵的优势,军事上压倒了北宋!你说此时的契丹还会畏惧汉人吗?一汉当五胡,靠的是军事装备的巨大代差和强大的军队组织能力。所以去汉化就成为选项。韩国今天大规模去汉化,比如汉城改为首尔,也是这个道理。放在四百年前,你看韩国敢不敢这样干?因果要搞清楚,正是因为汉文明衰弱了,周围的牛鬼蛇神才跳出来了。

像素画动力战舰 回复 11-17 23:21
确实是汉文明衰落了,但衰落原因主要是糯宋,事物的发展是依靠人的,糯宋的是真不行。奈何啊。。。唉

悼明 回复 像素画动力战舰 11-18 15:15
这种归罪方法你不觉得好笑吗?安史之乱后,吐蕃多次杀进长安城,烧毁了长安城,迫使长安城移址重建!以前附属的胡人纷纷反叛,“汉儿尽作胡人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是这个时代写照。汉胡间的差距从一汉当五胡到胡人和汉军一样的装备,你却归罪于宋朝,不觉得过分吗?

大蛇丸
大蛇丸 42
2025-11-16 13:41
强国同化弱国是自然规律,古代中国比较强,但局限于交通工具,只能影响周边国家并不能汉化比较远的国家。近代西方国家强大,进而让全世界都西化,别说中国一点没被西化,就从服装发型日用品各种制度各种行业街道建筑等各个方面来看,现在中国都更像西方国家而非古代中国,未来如果中国重回世界第一,影响力还会再超西方
用户88xxx92
用户88xxx92 32
2025-11-16 10:09
唐朝技术文化扩散严重,周边少数该学的都学会了,反客为主,谁还把你当大爷供着?

悼明 回复 11-16 16:27
这就是汉胡一家国策的恶果。

无聊的人
无聊的人 28
2025-11-16 12:37
唐养大了异族,却没有有效扩大汉人的地盘,
May™
May™ 21
2025-11-16 14:41
一派胡言,你问问汉化急先锋忽必烈

悼明 回复 11-16 16:26
你学历史学的是皮毛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对外语教学非常重视,而今天,民间开始要求降低外语的权重。你读书只看到忽必烈重视汉文化的一面,没看见忽必烈造蒙古字?没看见忽必烈曾经要求群臣用蒙古文字写奏章?没看见忽必烈要求汉臣必须以跪礼见皇帝?都象你一样学点皮毛历史干球啊。

一一 回复 11-17 14:39
到中原地区才行得通。穷山恶水,不适用于秩序化统治[得瑟]广袤草原,捕快执法行不通~

用户10xxx44
用户10xxx44 17
2025-11-16 14:00
胡人各方面的水平达到或超越了汉人,他们怎么可能继续汉化
苏格拉没有底
苏格拉没有底 15
2025-11-16 11:21
贞观年间有一场思辨,魏征一派主张严华夷之辨最终失败,从此唐朝在边疆和民族政策这块走的是积极参与周边小国事务的路线,效果其实是很明显的,到巢乱时草原辽东都没有强大势力的威胁,李世民的天可汗不是白叫的,征高句丽时能从印度河流域摇来人,征高昌时东北的契丹人一路放牧到西北帮场子,这份国际影响力叹为观止。但唐之后的汉人王朝宋明其实走的是严华夷之辨的路子,可能是汉人接连被胡人摩擦没有那么自信了,宋朝一直在北方有大敌可以理解为政治正确,但明朝我就不太理解为啥要这样了,躲在长城后面过小日子,长城之外一纸册封文书了事,说羁縻其实都有点过了,这种方式应对草原局势的变化真的很有限,已经被朱元璋朱棣父子两个人从帝国打成松散部落联盟的蒙古人居然跟明朝激情互刷一直刷到了明末,我估计明朝那帮子人跟那帮子蒙古人互刷都要刷吐了吧,反正很费解

悼明 回复 11-16 16:33
正是因为严华夏之辨失败了啊!汉胡一家国策导致汉胡差距缩小。汉人王朝一旦衰弱,胡人还会跟着你吗?安史之乱后,有几个胡人还会跟着大唐混?文成公主和亲的吐蕃杀进长安几次?宋明两朝还敢和胡人搞一家亲吗?

平静~开开开
平静~开开开 14
2025-11-16 13:28
同化能力,从独尊儒术开始就变得很差,最典型的就是匈奴,草原上的匈奴灭绝了,反而依附汉汉朝的匈奴发展起来并成了五胡乱华的发起者。
林生
林生 7
2025-11-17 11:48
与其说汉文化同化力强,不如说汉人多且汉王朝强,少数想要吃掉多数,少数繁殖起来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大屠杀只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一旦统治稳定下来,就不会采用屠杀的手段。

林生 回复 11-18 07:27
毕竟文化是需要人做载体的,在牛逼的同化力,人数少,杀光了,是可以直接抹掉存在的,甚至是存在的痕迹。

DJQLZ
DJQLZ 7
2025-11-16 13:14
源于石敬瑭认契丹耶律家当爹。
幺幺
幺幺 6
2025-11-17 01:44
大唐李氏出身“关陇集团”,本身就兼有“鲜卑血统”…“关陇豪强”打从源头起就是是胡汉交融的…
阿C
阿C 4
2025-11-16 11:11
到北洋民国时期,纷纷到东洋学习。
用户11xxx80
用户11xxx80 4
2025-11-17 19:37
唐宋过于仁慈,直接灭了就没这么多事科
子丑寅
子丑寅 4
2025-11-17 21:54
发现你在放屁。
一一
一一 3
2025-11-17 14:37
穷山恶水,不适用于秩序化统治[得瑟]广袤草原,捕快执法行不通~
南若妖
南若妖 3
2025-11-18 05:25
唐做的傻事:对外有组织长期大规模输出知识技术(和亲),
驻倭华军
驻倭华军 3
2025-11-17 10:54
去汉化?唐以后周边主要就是契丹吧,契丹是去汉化?

百里守约 回复 11-17 16:35
契丹建国以后,创造契丹文字。 没有文字的时候,那是学汉字的。

用户36xxx91
用户36xxx91 1
2025-11-17 12:01
所以说后来大清的中央实控功不可没。
gray
gray
2025-11-17 13:32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皇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