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120分钟130-135题,平均每题不到55秒——时间不够用是90%考生的痛!但我用这套“保三大模块+弃难题+强限时”策略,从模考超时20分钟到正式考提前5分钟涂完卡,今天把实战经验掏给你!
一、核心原则:抓“三大块”,放弃“性价比洼地”行测提分的关键不是“做完所有题”,而是“在有限时间内拿到最多分”。
国考中:三大模块(言语、判断、资料):占分70%+,必须优先保证时间和正确率!
数量+常识:占分约30%,但单位时间得分低,需压缩时间甚至部分放弃。
二、分模块提速技巧:把“慢”变成“快”1. 资料分析:用“肌肉记忆”抢时间
公式手卡:把“基期量/增长率/比重”公式写在草稿纸顶端,看到题直接套,省去推导时间。
速算练到“盲打”:截位直除、百化分(比如1/6≈16.7%、1/8=12.5%)练到条件反射,比如“12345/4567”直接截两位算≈2.7。
避坑不纠结:圈“时间(同比/环比)、单位(%/‰)、主体(全国/某省)”,3秒内识别陷阱,跳过纠结。
2. 言语理解:用“关键词”代替“读全文”
中心理解:看“转折(但/然而)、因果(因此/所以)、对策(必须/需要)”,答案90%在关键词后。
逻辑填空:看“前后文对应”(比如空前有“反而”,前后语义相反;空后有“比如”,后文是解释)。
语句排序:先看首句(背景/下定义可能为首句),再找捆绑(指代词/关联词)。
3. 判断推理:用“规律库”秒杀图推
图形特征:全对称→数对称轴;元素相同→位置规律(平移/旋转);元素相似→样式规律(加减同异);出现小黑点→笔画数/部分数;立体图形→折纸盒(相对面/相邻面排除)。
定义/类比:定义用“拆词法”(比如“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类比记“常考关系”(并列/因果/功能)。
逻辑判断:只练真题!总结“常考陷阱”(比如“绝对化表述”“偷换概念”),别纠结理论。
效果:图推从每题1分钟压缩到30秒,判断整体耗时从45分钟降到35分钟!
记住:三大模块保70%,两小模块捡5%,剩下的题随缘蒙。平时练速度,考场抓节奏,时间不够也能稳上岸!
放弃难题,把会的题做对,你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