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夏家真的一见薛蟠就喜欢,所以迫不及待定下亲事?都是薛家的谎话

第七十九回,宝玉在园子里遇见香菱,香菱告诉他薛蟠要娶亲了。宝玉便问定的谁家,薛蟠怎么就相中了。香菱便说是桂花夏家的姑娘,

第七十九回,宝玉在园子里遇见香菱,香菱告诉他薛蟠要娶亲了。宝玉便问定的谁家,薛蟠怎么就相中了。

香菱便说是桂花夏家的姑娘,娶的日子也定下了,很紧急,大家都在忙着准备。

香菱笑道:“一则是天缘,二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当年又是通家来往,从小儿都一处厮混过。叙起亲是姑舅兄妹,又没嫌疑。”

香菱是这样跟宝玉说的,当然香菱作为一个侍妾,她是不能有自己的看法的意见的,她转述的只能是薛姨妈的话。

但是薛姨妈这个话却有点纰漏。若照她说的,两家这么亲密,那薛家在贾府住了这么多年,夏家和薛家怎么从来没有来往呢?

薛家的旁支,薛蝌薛宝琴来过,还带了礼物送给各房各人。王家的远亲,刘姥姥也来过后来也带了蔬菜瓜果等礼物送给贾府。但薛姨妈说的夏家这样好的亲戚,怎么没有一次的礼尚往来呢?这不是杜撰吗?

不过薛姨妈好像也发现了问题,她赶紧补了一句:

虽离开了这几年,前儿一到他家,夏奶奶又是没儿子的,一见了你哥哥出落的这样,又是哭,又是笑,竟比见了儿子的还胜。

原来是薛夏两家好几年没有任何往来了,看来所谓的夏奶奶一见薛蟠长的一表人才就喜极而泣,不过就是夏家好多年终于见到娘家亲戚上门,所以有点激动的反应而已。

别以为真的是薛蟠一表人才,让夏奶奶喜极而泣,这只不过是薛姨妈让自己儿子脸上贴金。

中国人习惯自谦,但对于别人家或亲戚家的孩子,都喜欢满嘴的夸奖,就像贾母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比不上宝丫头”一样。真实意思是什么,大家都懂的。

但薛姨妈却硬是将夏奶奶的客套话当成了真话,自我陶醉的把薛蟠当成人中龙凤了,还到处炫耀夏家看上了薛蟠这个“贵婿”。

又令他兄妹相见,谁知这姑娘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所以你哥哥当时就一心看准了。

真的是夏家奶奶让女儿和薛蟠相见吗?并不是每家都似薛家一般,急着把女儿嫁去攀附权贵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薛宝钗,喜欢上演金玉良缘的戏。

估计真实的情况是,薛蟠喝多了,借醉故意“不小心”闯入夏家女眷的内院。这一招薛家对宝玉就使用过,“比通灵金莺微露意”那一回。不过宝玉是被设计的那个,如今夏家姑娘也是被设计的那个。

连当铺里老朝奉伙计们一群人蹧扰了人家三四日,他们还留多住几日,好容易苦辞才放回家。

这啥意思,这不就是薛家上京后打算在贾府蹭住时的那个调调吗:“如今既来了,你舅舅虽忙着起身,你贾家姨娘未必不苦留我们。”

自欺欺人,又将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薛家人行事都一样,猜测薛蟠就跟薛姨妈一样,带着一群人在没有事先打招呼的情况下,就跑去夏家蹭吃蹭喝了好几天,还像他妹子宝姑娘一样有事没事就跑去夏家女眷的内院打卡,顺便营造点“天缘”的说辞。薛家惯用的招数了。

夏家跟贾府一样,也烦他们,但念着毕竟有亲戚这层关系,又不能太撕破脸,而且夏家孤儿寡母的,也闹不过,但心里巴不得他们早点走。

你哥哥一进门,就咕咕唧唧求我们奶奶去求亲。我们奶奶原也是见过这姑娘的,且又门当户对,也就依了。

什么“也就依了”,说的好像薛姨妈很委屈很不情愿似的。可是他们暗中早已对夏家的财产族人情况都打听过了,连夏金桂有多少财产,一个族兄弟也没有都调查清楚了。

当薛家母子知道夏家一门竟绝了后,那是双眼放光,就差流着口水贴往夏家门槛上了。

和这里姨太太凤姑娘商议了,打发人去一说就成了。

咦,怎么还要等到王夫人凤姐出面说媒,夏家才“就成了”。薛姨妈不是说夏奶奶有喜欢薛蟠吗,若真如此,薛蟠当时一求就成了吧,然后随身拿出礼物下个定礼,怎么还要劳烦贾府的人出面?可见薛姨妈的话没几句能当真。

说不定夏家早就看出了薛蟠之意,就像贾母早已看穿宝钗之意,但一直不搭理她。同样夏奶奶对薛蟠也是不满意,但薛蟠厚着脸皮住在夏家,好几天过去都没搞定,无奈只好回家让薛姨妈找王夫人凤姐帮忙。

王夫人凤姐派了媒婆过去,用贾府和王府的名义施压,这点可以参考王熙凤在馒头庵干涉金哥婚事的手段,再加上媒人一番天花乱坠的忽悠,这才终于让夏家答应了下来。

这个有后来夏金桂的话为证:“谁还不知道你薛家有钱,行动拿钱垫人,又有好亲戚挟制着别人!”

说的薛蟠薛姨妈哑口无言,可知夏金桂的话不假。

(香菱说)只是娶的日子太急,所以我们忙乱的很。

为什么日子定得这么急?因为薛姨妈薛蟠担心夜长梦多,到时夏家发现了什么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才要急急忙忙的把夏金桂娶过来。

可见薛蟠这所谓“贵婿”其实就是个谎言。薛蟠娶妻根本就是一场骗婚,他对香菱是见色起意,但对夏金桂则是见财起意。

夏金桂被骗嫁了过来,待她发现真相后怎能不闹,所以后来薛姨妈唯唯诺诺的P都不敢放一个,就是因为薛家有错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