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练行书总显呆板?看看米芾《值雨帖》如何把“动态”玩到极致!

‍好嘞,您算是找对人了。聊米芾的字,尤其是《值雨帖》这种宝贝,那可有的聊了。咱今天就抛开他那些“米癫”的趣闻轶事,也不扯

‍好嘞,您算是找对人了。聊米芾的字,尤其是《值雨帖》这种宝贝,那可有的聊了。咱今天就抛开他那些“米癫”的趣闻轶事,也不扯北宋的历史背景,就单纯地、狠狠地琢磨一下这张纸上的字儿,到底好在哪里,咱们又能从里头学到啥真本事。您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经历:看到一幅经典字帖,感觉挺好,但具体好在哪,又说不上来,就是种“模糊的美”?今天,咱们就把米芾这封《值雨帖》放到“显微镜”下,把它那层“美”的迷雾给拨开,看看里面的门道。我敢说,看完这篇,您再去看行书,眼神儿都会不一样。一、 先唠整体感觉:这“雨”下得有多妙?《值雨帖》最绝的地方,就是它通篇的“节奏感”。您可别觉得节奏感是音乐独有的,书法的高级之处,就在于用笔墨在纸上“演奏”。米芾写这封信时,据说正赶上下雨,您细品整篇字,是不是有种匆匆执笔、一气呵成的感觉?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疏密相间,就像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有密有疏,有急有缓。但这“乱”只是表象,内在的“秩序”才见功力。您注意看它的行气(就是每一行字的走势),它不是一根直溜溜的线下来的,而是像风吹柳条一样,有自然的左右摆动。这种摆动不是故意的,而是随着书写时手腕的转动和情绪的起伏自然产生的。这叫“笔势连贯”,上一笔的结束,就是下一笔的开始,气息不断。咱们自己写字,常常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摆”上去,显得死板;而米芾是“写”出来的旋律,所以活。从技法上讲,他能做到这一点,核心在于“运腕”。他不是单纯用手指头拨动笔杆(那叫“运指”,写小楷还行,写行书就小气了),而是用手腕作为轴心,带动毛笔做360度的盘旋。这样写出来的线条,饱满、有弹性,而且方向变化极其丰富。您找个《值雨帖》的高清大图放大看,那些线条不是扁平的,而是圆滚滚的,有立体感,这就是“中锋行笔”为主的效果,笔锋始终在笔画的正中间行走,墨色也能均匀地渗开,力透纸背。二、 再盯单字结构:每个字都是“险中求稳”的高手如果整体节奏是骨架,那单个字的结构就是血肉了。米芾的字,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欹侧取势”。通俗点说,就是喜欢把字弄得“歪歪扭扭”,但偏偏又站得稳稳的。比如帖里有些字,您感觉它重心都快倒了,但偏偏在某个角,用一个扎实的笔画或者一个巧妙的空间留白,又把平衡给拉了回来。这种“造险”再“破险”的手段,是米芾的看家本领。它让每个字都充满了动态的张力,好像下一秒就要动起来,而不是呆呆地坐在那里。这招咱们能学吗?能,但别硬学。初学要是直接模仿这种“歪扭”,很容易写成真的“东倒西歪”。关键要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安排。他是在追求一种“势”,让字有一种朝向某个方向的运动趋势。比如,这个字向左倾,下一个字可能就向右靠,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呼应和拉扯,这就构成了前面说的行气摆动。从技巧上看,这要求书写者对笔画的粗细、长短、以及字内部的空间分割(就是“布白”)有极高的掌控力。他通过一个笔画的轻重缓急,来调节整个字的重心。咱们自己练习时,可以先从把单个字写稳开始,然后尝试微微地改变某个部首的角度,体会一下重心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慢慢找这个“度”。三、 细品笔墨细节:“刷字”的功夫全在笔锋里米芾自称是“刷字”,这俩字可得好好理解。它可不是用刷子刷墙那样胡乱涂抹,而是形容他下笔果敢、迅捷,笔锋在纸上“刷”地一下过去,干净利落,不留丝毫犹豫。这种效果,靠的是对笔锋精妙绝伦的调控。您放大看《值雨帖》的起笔和收笔,尤其是一些露锋(笔尖直接露在外面的笔画),尖利而饱满,像刀子刻进去一样,这叫“入纸”动作干净。行笔过程中,笔锋不是一滑而过,而是有提有按,所以线条有粗有细,有波有折,这叫“提拔变化”。收笔时,或顺势带出牵丝,或猛然顿住回收,都极其果断。特别是他的转折处,您会看到很多地方是直接“翻笔”折过去,棱角分明,显得特别精神、有骨力。这和我们平时圆转的写法不一样,需要手腕极强的爆发力和控制力,在瞬间完成笔锋面的切换。这叫“方笔”运用,是米芾书法风格强烈的一个重要标志。咱们平时写字,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拖沓,笔在纸上犹豫不决,写出来的线条就软弱无力。多看看米芾的“刷字”,就是学他那股下笔的狠劲和自信。怎么练?可以专门做做“提按”练习,写一根长线条,不断地做粗—细—粗—细的变化,感受手腕如何控制笔锋。四、 聊聊咱能怎么学:别急着当“复印机”看完上面这些,您可能已经摩拳擦掌,想立马临帖了。别急,临摹《值雨帖》这样的作品,最怕的就是陷入“描形状”的误区。光是把外形抄像了,里面的笔法、气势没学到,等于白搭。我建议啊,咱分三步走。第一步,“读帖”。把高清大图存在手机里,没事就放大看,看它的起笔、行笔、收笔,看字与字怎么连,行与行怎么排。看得多了,那种感觉自然就印在脑子里了。第二步,“对临”。看着字帖,模仿着写,但重点不是追求一模一样,而是体会他书写时的动作,想象米芾当时是怎么运腕、怎么翻笔的。写不像没关系,理解那个运动过程更重要。第三步,“背临”。看几眼,记住大概的笔势和结构,然后背过脸去写。这是检验你是不是真懂了,还是只是在“画”字。最后啊,送您一句话:书法最迷人的,不是最终那个静止的“结果”,而是笔墨在运动中留下的“过程”。米芾的《值雨帖》,就是把这种运动的美感展现到了极致。您要是能从这些墨迹里,看出笔尖在纸上跳舞的轨迹,那您就算是真正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