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庄子的“无用之用”:愿你此生,也有资格不被利用

文 | 吴钩随笔我们习惯追问:“这有什么用?”“你值几个钱?”“这事能带来什么收益?”在功利逻辑主导一切的当下,“无用”

文 | 吴钩随笔

我们习惯追问:“这有什么用?”“你值几个钱?”“这事能带来什么收益?”

在功利逻辑主导一切的当下,“无用”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

可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这不是一句反话,而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对人性尊严的守护——

人,不该只因为“有用”才活得有价值。

一|“这药没用”,可它能换来封侯

庄子在《外物》里讲了一个故事。

宋国有个人手握一剂药方,祖祖辈辈不过靠它帮人洗衣裳,辛苦不堪、收入微薄。一位路过的客人买下了这药方,转手献给吴王,帮助军队打了胜仗,最终封了侯。

同一味药,在一个人手里“无用”,在另一个人手中,却是通往荣华的大用。

庄子借这个故事点出一个简单却常被忽略的道理:

万物是否“有用”,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使用它的人。

这句话翻译到今天就是:

你学历高低,不代表你就能混得好;你写得出诗,也不一定有人愿意看;你一身才华,落在不懂你的人面前,就是“浪费”。

价值,从来不是绝对的,而是被定义的。

二|“这葫芦太大”,可它能载人入江湖

真正有意思的,是葫芦的故事。

庄子的老朋友惠子,家中种出个硕大的葫芦,拿来装水吧太笨重,做瓢吧又太宽大,最后气得砸了。

庄子听完,只说了一句:

“何不系之以腰舟,浮于江湖?”

你嫌它无用,是因为你眼中只认得“瓢”;我说它有用,是因为我看见它可以变成舟。

问题不是葫芦太大,而是你的想象太小。

葫芦之“用”,不是实用功能,而是精神指向。庄子口中的“浮于江湖”,更是一种逃逸尘世的自由姿态:

是一种不被世俗价值规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我虽无名,但心自有江湖”的潇洒;是一种“可以什么都不争,也什么都不缺”的自在。

三|无用之人,才是最自由的人

“江湖”这个词,从庄子开始,就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心理隐喻。

在官场混不下去的人说“归隐江湖”;在商海沉浮的人说“看破红尘”;但在庄子那里,“江湖”从不等同于失败。

它是一个人不被束缚、不被利用的存在方式。

“你有什么用?”这是现实的逼问。“我能不能不用?”这是庄子的回答。

在一个连“躺平”都不被允许的时代,能做一个“无用之人”,反而成了一种奢侈的自由。

四|愿你此生,也有资格“无用”一次

这个时代太功利,我们从小被教导:

要考第一,因为第一“有用”;要赚大钱,因为钱“有用”;要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因为这些都“有用”。

于是,我们越来越像“可被利用”的螺丝钉,却越来越怀疑:“如果我没有贡献、没有输出,我还算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吗?”

可庄子说: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智慧,不必张扬;真正的价值,不必定义。

五|写在最后

有一天,你可能会被这个社会否定:

没有升职加薪,被说“没用”;没有房子车子,被说“失败”;没有变现能力,被说“浪费”。

但你要记得庄子的话:

葫芦之大,不为人所用,才可以“浮于江湖”。

真正的大用,往往就是“不被使用”。

你可以不是精英,不是赢家,不是热点人物,但你依然可以:

看云卷云舒、种花读书;不图回报地善良,不带目的地温柔;把日子过得平淡,却踏实;

这不是“无用”,这是“不可被消费”的力量。

我是吴钩随笔,写给所有不愿被定义的你。

愿你一生被温柔对待,也敢于活出自己的“无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