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蔚来汽车
蔚来汽车拿下一项专利,可延长电池包使用寿命
因此,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申请并获得了一项名为“一种接头组件、冷却系统及用电设备”的专利,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接头组件,包括主体部、浮动件、安装座及配...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超4600亿一夜跌掉1个蔚来+1个理想,特斯拉这跟头摔得够响!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超4600亿一夜跌掉1个蔚来+1个理想,特斯拉这跟头摔得够响!别以为是降价惹的祸,真相是它亲手撕了“科技”标签,推出的平价Model3砍了Autopilot、全景天窗,成了“丐版代步车”。华尔街早看穿了:之前按科技股估值,是信了FSD、人形机器人的饼。现在发现它忙着卷低价,比亚迪还领先近40万辆,这不就是家普通车企?马斯克忙着追星舰,特斯拉被国产新势力追着打。这蒸发的哪是市值?是投资者的“科技信仰税”!你觉得它还能圆回神话吗?
马斯克万万想不到,中国人竟然不买账了!特斯拉推出售价39,990美元的新版Mod
马斯克万万想不到,中国人竟然不买账了!特斯拉推出售价39,990美元的新版ModelY,这一新款起售价比此前基础版ModelY便宜约10%。有人说,它怎么得低于二十万吧!国产新能源车如此卷,这丐中版,本来就没配置,还减呢。说真的,这款车续航被砍了一截,后排屏幕直接没了,就连音响都少了一半多喇叭。这哪是真心降价啊,我觉得这是既想拉低售价抢客,又舍不得少赚一分钱,大家觉得呢?现在国产电动车早不是当年的样子了,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牌子,哪一个不是把配置拉满了卖?就拿三十多万的预算来说,在国内随便挑,续航600公里以上是标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特斯拉更懂中国的堵车、加塞路况,内饰更是肉眼可见的豪华,软包、大屏一应俱全。现在买车的人精着呢,买个车常常货比三家,比价格、比空间、比配置。想靠个特斯拉的车标就让大家掏钱买单那还是不太容易的。特斯拉在国内的日子看来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以前是它领着整个行业跑,现在国产车不光追上来了,不少地方还反过来超过它了。要是还端着“外资大牌”的架子,不肯实打实让利、堆配置,真要慢慢丢了市场份额。不过话说回来,车企们卷得越凶,我们普通消费者就越划算。你看,不管是价格还是配置,现在买车的选择越来越多,性价比也越来越高,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吗?
这是怎么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圈都要地震了!赛力斯直接给所有供应商发了死命令——10
这是怎么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圈都要地震了!赛力斯直接给所有供应商发了死命令——10月28日前必须把问界M7供应能力拉到每天1200台。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月要造3.6万辆车,比董事长之前说的3万台目标还要狠!其他车企看到这消息估计腿都软了,这根本不是来竞争的,是来掀桌子的!赛力斯这家重庆企业,平时低调得很,突然间就给供应商甩出一份联系函,语气硬邦邦的,直奔主题:10月28号之前,全供应链必须把问界M7的供应能力提到每天1200辆。别小看这个数字,按30天算,一个月就是3.6万辆,这不光超出了他们董事长张兴海之前放的风的3万台目标,还直接把整个中大型SUV市场的天花板给戳破了。想想看,订单堆在那儿,小订量已经攒到23万辆,大定一周就破6万,这火爆程度,搁谁身上都得急眼啊。话说回来,这事儿得从问界M7的上市说起。9月底全新款M7一亮相,市场反应就跟炸了锅似的。门店里天天人满为患,每家店一天接70到80个订单,看车的人比平时多出一倍有余。不是吹,这订单量不是空穴来风,实打实的用户反馈。赛力斯一看这架势,立马行动,联系函里白纸黑字写着“立即开展实施,必须按期达成”,没半点商量余地。为啥这么刚?因为手里攥着23万张订单,这相当于别人家几年销量总和。要是跟不上,供应商直接出局,赛力斯自己也得栽跟头。结果呢,供应商那边估计灯火通明,物料协调、设备调试,全链条都得加码。这个日产1200辆的目标,听着简单,落地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月产3.6万辆,意味着从电池到座椅、从车身到内饰,每一个环节都得同步提速。赛力斯没含糊,直接把核心供应商拉到工厂周边建厂,还派团队驻点盯着进度。这不是小打小闹,是真金白银砸进去的40亿超级工厂在发力。凤凰工厂里头,3000多台机器人嗡嗡转着,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焊接涂装总装全智能化。这样的硬实力,让他们从订单到交付的周期缩短到别人一半时间。新M7发布才三天就开始交车,这速度搁特斯拉头上当年都得服气。M9每月稳超万台,M8也保持两万辆节奏,整个问界品牌交付能力直接拉满。对比其他车企,这冲击波可不小。理想L7一个月卖1.8万台,极氪001也就1.5万,在M7这个产能面前,简直不够塞牙缝。那些还在靠意向金和小订量玩数字游戏的企业,现在一看赛力斯的底牌,估计得赶紧盘点自家库存。赛力斯这波操作,明摆着要通吃30万级SUV市场。不是说别人不行,而是人家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新能源赛道下半场,比的不是谁发布会吹得响,是谁真能把车稳稳交到用户手里。订单多不稀奇,关键是转化率和交付时效。赛力斯这几年从零部件起步,转型整车制造商,靠的就是这条供应链铁链子,现在一拽,整个圈子都得跟着动。这背后是整个行业的警钟。2024年问界M7累计交付19.7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半壁江山,这数据不是天上掉的,是用户认可度和产能匹配的结果。供应商接到函件后,很多人连夜调整生产线,电池厂加班调试电机,座椅厂优化缝纫流程。截止10月底,供应链基本跟上,M7日产稳定在1200台左右。这样的效率,让赛力斯全年营收冲到1442亿,总资产755亿,还扭亏为盈。搁在国际上,特斯拉ModelY当年产能爬坡也花了好几个月,赛力斯一个月内就搞定,这执行力搁哪儿都算标杆。当然,行业洗牌不是空谈。其他车企反应过来后,得加紧补课。理想、蔚来这些,销量数据亮眼,但交付瓶颈一直是个痛点。赛力斯用M7证明,营销噱头过时了,用户要的是实车。凤凰工厂的自动化不是摆设,它让生产从人工依赖转向智能协同,成本降下来,质量稳上去。供应商圈子里,现在谁敢掉链子?出局的代价太大。整个新能源车市场,30万级SUV份额本来就有限,M7一插队,直接把蛋糕切走大半。2024年国内中大型SUV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18%,问界系列占了不小一块。这波操作,让人看到新能源车的真谛:不是比谁订单虚高,是比谁交付靠谱。赛力斯用日产1200台的底牌,教了所有人一课。供应商扛住了,市场吃下了,行业往前推了一大步。其他车企腿软不是没道理,这不是竞争,是直接重塑规则。谁掌握交付,谁就赢下半场。赛力斯这回,玩得真绝。
高速公路服务区,小孩子对正在换电的蔚来汽车挡不住好奇,祭出“蔚来蹲”(照片中右边
高速公路服务区,小孩子对正在换电的蔚来汽车挡不住好奇,祭出“蔚来蹲”(照片中右边镜子里可见)。谈呢家的特斯拉正在旁边蔚来超冲桩充电。今天这个石渝高速涪陵服务区还比较闲,充电不用排队。
大六座SUV时代来了,20万级成爆款,这些事普通人越早知道越好
大六座SUV时代来了,20万级成爆款,这些事普通人越早知道越好常关注汽车圈的人会注意到,好像今年全世界都在推广大6座SUV。这才刚进入第三季度,这个市场已经杀红了眼。9月17日,腾势N9和银河M9同日亮相,后者24小时订单突破2.3万台。蔚来es8开售不久,大定数量就被传出远超全年4万产能。月底问界M7改款和极氪9x也要加入战局,后者1小时小定超4万。再加上还没有上市,马上就要上市的八款重磅车型,大量大6座SUV多到迷人眼睛,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事实,中国家庭用车的大6座SUV黄金时代真的来了。而今年之前,6座SUV还是少数家庭的小众选择。2022年到2023年,这种车辆销量还停留在30万辆,到了2024年一下子暴增到60万辆,预计2027年就将突破100万辆。虽然100万辆放在整个中国市场并不多,但要知道,这些车全部价格在20万元以上。利润高,定位高端,一定会成为诸多车企的必争之地。那么到底是谁在买这款车呢?答案就藏在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里。二孩政策是2016年放开的,到了2023年达到顶。,现在放开政策之后的这一批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有了和父母一起出门的需要,这时6座车就不是只多了一个座位了,而是成为很多二胎家庭的刚需配置。而卖的最好的就是20万~30万元级别的车型。若是低于20万元的,第三排座椅往往偷工减料,乘坐起来特别不舒服。但高于30万元的价格又太贵,一般家庭还真承受不起。而只有20万~30万元之间才真正做到了性价比的甜点区,第三排可以舒适乘坐,再加上一定的智能化驾驶配置,完全契合了中国主流家庭的购车预算。至于该选什么类型的SUV,目前市场主力车型就是增程式车型,这种6座SUV的优势非常明确,纯电通勤成本低,长途没有焦虑,且是大6座的,可以满足全家出行的需求。至于纯电6座SUV,目前还是小众产品。好处就是平顺,安静,智能化程度高。但若全家长途出行,续航忧虑确实无处不在。有分析者认为,大6座SUV的增长远未见顶,多孩家庭规模还在扩大,城市化还在推进,换车潮才刚刚起步而已。预计该类车型的年销量天花板将达到300万辆左右,而现在才突破60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车企加入到大型6座SUV的制造中,市场必然会越来越卷。所以消费者可以放心了,激烈竞争意味着更加成熟的产品和更实在的价格,相信最多三年,大6座SUV的主流价格将会降到15万元左右。
这几款突然消失的车型,曾经我们高攀不上,现在根本就没有人买
这几款突然消失的车型,曾经我们高攀不上,现在根本就没有人买相信各位都发现了,有些车以前人人都想要,价格超贵,口碑封神,是很多人的梦想车型。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这些车辆好像一夜之间都消失了。这不是我夸大其词,是因为他们就是已经落后于时代。如果时光倒回在10年前,这些车辆不仅仅是车,而是一种身份象征。比如说大众辉腾,之前就流传着这句话,不怕宝马和路虎,就怕大众底下带字母,说的就是它。大众辉腾可以说是豪华车的扮猪吃老虎的典范,落地价格100万元,长相却和帕萨特差不多,但买它的人,就是要这种低调的特点。再就是丰田皇冠。当年奔驰,宝马,奥迪还没烂大街呢,大家伙都把眼神放在丰田皇冠上。那时候谁要是能坐上丰田皇冠,就和现在坐在劳斯莱斯上面差不多。还有路虎揽胜极光,刚进中国时加价20万元还要排队,号称是SUV界的轻奢艺术品。再就是别克凯越,福特福克斯之类的,他们不算什么豪车,但却成为了家庭用户的第一辆车,是销量榜上的常青树。那时候只要能开上这些车中任何一款,就意味着要么你混的特别不错相当有钱,要么你是个懂车的人,知道如何买到性价比极高的车型。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后,这些车辉煌退去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快多了。2016年大众辉腾就已经停产,说到底就是,没人愿意花100万买一辆看起来像20万元的车。丰田皇冠在国内市场支撑在2020年,最后也黯然退场,年轻人根本就对他不屑一顾,人家转个头就买了蔚来汽车或者理想汽车。而丰田皇冠呢,他的荣耀仍然在,但他不是输给了对手,只是这个时代不再需要他了。至于路虎极光,早就改掉了加价的坏毛病,国产化之后也没有啥好光环,再加上新能源汽车也开始玩越野,又抢了路虎不少蛋糕,从神坛中跌落才用了不到5年时间。而那些性价比极高的别克凯越,福特福克斯之类的呢?在当今世界要论性价比,又有几个比得上国产新能源汽车呢?这样就看出来了吧,这些车的消失绝对不是有偶然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时代不一样了。比亚迪的车都能原地掉头了,蔚来的车能换电,小鹏到处研究飞行汽车,这些传统车型还在拿着真皮沙发做宣传,开什么玩笑?他们确实有好的机械素质,可完全没有智能配置,也没啥数字座舱,老百姓自然不愿意选择。当年这些车可都是非常耀眼,但现在就是输给了这个极度内卷的时代。如果你觉得有些可惜,那也确实可惜了,可惜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
李斌说对了,新能源烂尾车越来越多,上百万车主修车无门,还被宰
李斌说对了,新能源烂尾车越来越多,上百万车主修车无门,还被宰明明我国有法律要求,车企必须要准备10年备件,可我们做到了吗?如果我们做到了,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烂尾车。车企倒闭后,消费者连配件都拿不到,车子坏了也就废了。随着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加剧,越来越多车主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供应链断裂,就连车险保险都成了难题。据统计,全国因车企停摆而出现的烂尾车规模已超百万辆,仅哪吒一家就有超40万车主面临售后空白。而早在威马汽车破产时,同样的剧情就已早已上演过一轮。之前网络上就爆出一名哪吒网约车车主的遭遇,显示屏早已经黑屏,但没有地方修,也不知道还有多少电量,就这样稀里糊涂开着。更多的车主只能找第三方维修,随便一个小故障,光检测费就被要价2000块,调换备件不知要等上多长时间,还不知道能不能调的上。其实能修就算好的了,关键是像显示屏坏掉这种,属于专属的平台和电控系统,外部修理厂找不到官方授权和技术支持,根本就没办法修。哪怕哪吒已倒闭,不可能再有人去状告维修师傅,但修不了又能怎么办呢?原厂配件供应已中断,市面上的所谓原厂件几乎都是来自倒闭经销商的库存,事故车拆解,甚至还有一些仿冒品,质量怎么样可想而知。再比如一位威马ex5车主,其电池模块组出现问题,官方维修渠道消失后,第三方维修店报价高达8万元,相当于车价的一半。最令车主头疼的是,人家是先要收检测费的,检测费本身就不便宜,检测出毛病来修不了检测费也要收,这更让车主陷入纠结。无奈的车主只能自发组织互动社群,希望通过群里资源共享,互换配件,共享维修教程,甚至众筹开发替代零件,但这样的成本实在太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样子呢?蔚来李斌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把所有车企公布的订单加在一起,数字早就超过一亿了。这就说明,这些年来诸多车企把以前房地产的套路全部给挪到了汽车身上了。当大家兴冲冲买车时,发现了有很多和自己一样买车的人,结果等提车时才发现,其他人全部是托或者是被车企随意编造出来的数据,只有自己是真金实银掏的钱。最后一阵喧嚣过后,自己的爱车便成为扔不掉,修不好的累赘。车子毕竟不是快消品,使用周期长达10年以上,售后服务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我们已经有了明确法规要求,为什么不能强制车企准备备件?这些烂尾车的风波也在持续,提醒消费者技术迭代快,竞争极为惨烈,购车决策应更谨慎。在10年备件无法严格执行之前,不要选择那些没有制造底蕴只有品牌的企业,买车就从销量排行榜中的前十名开始买,这才是对普通人最靠谱的选择。
车市热门国庆假期首日,新势力陆续交卷,“金九银十”的排位赛迎来大洗牌。
车市热门国庆假期首日,新势力陆续交卷,“金九银十”的排位赛迎来大洗牌。按单品牌销量来看,前三格局是“零鹏问”。零跑销量来到6.7万辆,同比增速接近翻倍,比小鹏多卖了2.5万台。紧跟着的小鹏,月销也首次突破4万台。问界交付4.1万辆,排名从第二降至第三;在鸿蒙智行公布的52916辆全系数据中,问界贡献了77%的销量。最大的变化来自小米汽车,超4万台的交付量让它首次跻身前四,将理想和蔚来甩在身后,33%的环比增长说明产能终于跟上了节奏。蔚来汽车(34749辆)排名第五,64%的同比增长说明多品牌战略开始发力。理想汽车的表现有些意外,虽然环比增长19%,但还是以3.4万辆的成绩“屈居”第六位。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格局变化也不小。“老牌新能源”埃安遭遇近20%的同比下滑,显露疲态;反观比亚迪的多品牌战略——方程豹(24121辆)同比暴涨345%,可见从高端下探到主流市场效果立竿见影;腾势(12407辆)作为高端品牌也有21%的增长。其他几家的表现则各有千秋:吉利的极氪(18257辆)表现不温不火;北汽的极狐(16074辆)重回增长;岚图(15224辆)、魏牌(11026辆)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找到了生存空间;智己(11107辆)排名虽然靠后,但增速非常抢眼。
西方国家为什么讨厌中国人!奥巴马曾说过:“每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是世界
西方国家为什么讨厌中国人!奥巴马曾说过:“每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是世界灾难”,在西方人的眼里,他们希望中国人永远只能过下等人的生活,只能过温饱生活。奥巴马那句广为流传的“灾难论”,与其说是对环境的担忧,不如说是一不小心,揭开了西方精英层内心深处真正的恐惧。这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讨厌”,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焦虑,因为一个由他们主导了数百年的全球天平,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倾斜。这种焦虑首先来自对生活“资格”的争夺。几百年来,凭借历史上的殖民扩张和先发优势,西方早已习惯了大排量汽车、宽敞住房这类高消耗的生活。这套模式在全球分工里,默认是他们的“特权”,而世界其他地方,则被定位为提供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基地。现在,十几亿中国人也想要过上好日子,这在一些人眼中,就成了对“存量蛋糕”的争抢。他们害怕的,不是地球撑不住,而是自己轻松享用全球资源的特权会被稀释,说白了,就是潜意识里认为享受现代生活的“资格证”,不该这么普遍地发放。如果说资源是“分蛋糕”的焦虑,那技术就是“谁有权切蛋糕”的生死之争。过去,全球产业链的剧本是西方写的,他们做研发、搞金融,舒舒服服地拿走大部分利润,而中国就该老老实实地做服装、产玩具。但中国没按这个剧本走,反而开启了全面的产业升级。从华为、小米的手机卖遍全球,到比亚迪、蔚来的电动车开进欧洲,跟宝马奔驰掰手腕,从国产盾构机让基建成本大降,到核磁共振设备打破国外天价垄断,甚至在中芯国际等企业的努力下,芯片这种核心技术也在奋力追赶。这一连串的突破,瓦解的不仅是西方的市场份额,更是他们定义商品价值、攫取超额利润的“定价权”。“芯片禁令”这类极限施压,更像是一种防御,试图保住这正在坍塌的壁垒。比丢掉钱袋子更让他们不安的,是话语权的旁落。长期以来,西方都在向世界推销一套“标准答案”,只有他们的制度才能带来繁荣,这套叙事模板曾是他们的思想权杖。可中国在没有照搬这套模式的情况下,实现了大规模脱贫和工业化,这本身就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替代范例。这种“示范效应”,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模式的普适性神话。于是,我们看到各种打着“人权”、“环保”旗号的负面舆论,其背后常常是一种叙事防御战,试图通过抹黑来抵消中国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这其中夹杂着嫉妒、恐惧与不甘的复杂情绪。说到底,西方世界的这份焦虑,是一个单极特权时代行将落幕时的“失落哀叹”。追求美好生活是所有人的普遍权利,不是谁家的专利。历史大势不可逆转,一个更平衡、多极化的世界正在到来。对中国来说,最有力的回应就是继续发展,让国民的幸福生活成为最硬的道理,而对那些固守零和思维的人来说,最终可能被这个时代本身所抛弃。信息来源:上观新闻2024-09-21美西方为什么如此敌视中国?圭亚那前总统一文说清观察者网2023-07-02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91期:中美关系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