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正的发邪,可能就是很邪

这两天,翻了翻评论区,发现有网友说我是“黑明专业户”。今天,不写朱元璋家的那些事了,写一写朱明的死对头“李自成”,这下不

这两天,翻了翻评论区,发现有网友说我是“黑明专业户”。今天,不写朱元璋家的那些事了,写一写朱明的死对头“李自成”,这下不能再说我“黑明”了吧。

(1635年)崇祯八年,闯军和明军对决进入了第一波高潮。明朝第一剿匪总司令洪承畴被紧急调入河南救火。

高迎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位大明王朝的“沙漠之狐”,总舵主高迎祥率师退守洛阳,召集李自成、张献忠、老回回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堂主在荥阳开了一个会。

会议上,李自成这样给各路大佬分析:洪承畴用的是“重点打击,分化为主”,那咱就“分兵定向,四路攻战”。说白了,各位大佬分头行动,到各地收编流民,发展壮大。

洪来,我跑,避其锋芒,让他要么是在剿匪,要么是在剿匪的路上,直至明朝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所吞没。

高迎祥一听,妙呀。于是,带着李自成和张献忠先往东,再往南,经商丘(宋州),攻朱明老家凤阳。攻下凤阳后,闯军第一件事是把朱家的祖坟“明皇陵”给掘了。朱五四生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死后三百年还能享受这待遇。

背景讲完了,接下来要讲的是,闯军途经商丘(宋州)时,发生的滑稽一幕。

很多时候,有些叙事手法对历史的描述过于浮夸。比如,他们喜欢用什么“浩浩荡荡”“如火如荼”一类的词语,来形容明末农民起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还是安分守己的良民。在他们眼里,崇祯、闯王、皇太极都一个尿性。他们更喜欢当一个太平顺民,至于谁打死了谁,跟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

当时,宋州没有经过战火糟蹋,民风淳朴,百姓也挺憨憨的。虽有灾荒饥饿,远不止“人间炼狱”的程度,怎么着还有草吃,不至于刨土吃。

听说闯王要来了,大伙还凑在一起瞎杠,就跟现在聊“巴以冲突”一样,有人支持闯王,有人支持朝廷,反正都差不多,全是停留在嘴上口嗨。

宋州马牧集镇上有一位张姓老秀才,家里有薄田数十亩,小日子过得挺滋润。老大爷是坚定的“闯军”支持者。他老婆子听说,闯军要来了,建议全家到深山老林躲一下。张老秀才表示不同意,认为没有必要。为啥他会这么认为呢?

在张老秀才心里,人心都是肉长的,贼人也是妈生爹养的,都是活不下去,才落草为寇的穷人,他们之所以到处流窜,无非是想讨口饭吃。等他们来了,我好生管他们一顿酒肉,他们还能不念我好?

老秀才挺有个性,说啥也不跑,急得老婆子给他下跪也没用。

等闯军来了后,穿得板板正正,端坐家中,当闯军踹门而入时,他起身向前,笑呵呵地拱手问好,结果就说了“老朽,……”后面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带头的军爷,手起刀落给砍了。

马牧集镇上还有一位“更神”的老秀才,姓许,名介甫。许老先生可比张老秀才有性格多了。老许是宋州一带远近闻名的“直人”,生平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根据“牛人共振,量子纠缠”的原理。在老许看来,闯军简直是五千年未有之清流,他们敢于反抗强权,敢于对抗命运。

闯军来了后,老许跟他们处成了朋友。老许比老张要好一些,因为闯军入城后,寻找粗通笔墨且为人正直的读书人,他们听了许介甫的事迹后,对这位老先生还算客气,在一起喝了“狐朋狗友”酒。

老许有一爱好,喜欢种点花花草草。有一回,老许跟闯军军爷喝酒,军爷来的时候,骑了一匹战马,拴在院里的枣树上。

这匹战马实在不讲究,尿尿的时候,呲到了许大爷的台阶上,溅到了花花草草上。许老秀才“腾”的一下火气上来了,指着战马一顿问候“爸妈”。

军爷觉得脸上很没面子,打狗还得看主人面,战马陪我南征北战,它就是不小心尿在了你的花木上,至于这样吗?老秀才脾气上了,至于,非常至于。

军爷怒了,拔刀要杀了老秀才。放出狠话:你这臭老九,现在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跟我的战马道歉,一条是让我砍了你。

老许果然够种,指着闯军军爷说,我读了60年圣贤书,能给你这贼人下跪。说完,引刀成一快,领了盒饭。

故事讲完了,但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

混迹平台数年,每当提到朱元璋,总有一些明朝的支持者拿“出身低”得出了“得国正”的论调。如果“论出身”,李自成要比朱元璋低不止一个段位,那么让李自成代替明朝算不算是历史的进步呢?

很显然,不是。

在很长一段时间,李自成一直被视为亡天下的罪人,“神州陆沉”的首害。其祸害之处是,动摇了明朝在辽东一线抗清的军心,以及逼死崇祯一事,瓦解了大明抗清的指挥枢纽。

前线军心涣散,后方枢纽崩溃。当崇祯死后,李自成没有与吴三桂组建同盟,而是急于从前明官僚身上拷饷搜刮,而后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大明最后一支抗清力量——吴三桂,才有了后来清军入关的可能。

就一点而言,李自成之恶,远超吴三桂和洪承畴。

那么,李自成麾下的义军流民是善男信女吗?记住一点就行了,真正老实巴交的善男信女早就饿死了,谁去干这事?

明朝义军主要集中在西北。诡异的是,这一带是大明王朝吏治最清廉的地方,没有之一。

相比,被明粉骂了数百年的东南沿海、文官集团的老营,反而没有人去聚义闹事。

这说明什么?说明李自成和他所谓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跟“忠君报国”的信仰一点关系没有,是饥饿摧垮了他们对明朝的信心,而不是反压迫意识的觉醒。

因此,当看到历史学家顾诚先生这样评价李自成时,我很怀疑李自成和他的闯军配得上这样的历史盛誉吗?

全文完,感谢阅读。认同的话,烦请点点“大拇指和小心心”鼓励一下吧。

评论列表

赤翼翔天
赤翼翔天 24
2025-10-09 09:18
哈哈,邪的发正,仍然是邪[笑着哭]
calculus
calculus 21
2025-10-09 16:18
每当提到朱元璋,总有一些明朝的支持者拿“出身低”得出了“得国正”的论调。---这就是小编胡咧咧了。得国正不是因为他出身低。而是他驱逐了蒙元少数民族
笨笨猫
笨笨猫 6
2025-10-10 12:00
恰恰相反,李闯正的发邪,依然是正。

罗二侠 回复 10-11 23:41
??你大概不知道有个词叫裹挟民众吧?小学生。

笨笨猫 回复 罗二侠 10-12 20:04
被网上乱七八糟的洗脑了,还以为清醒,省省吧你。

江渐月
江渐月 5
2025-10-10 00:02
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即便这进步是如此微小。李闯王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腐朽统治,具有进步意义。
一点一横长
一点一横长 4
2025-10-12 03:05
个人觉得,大多数情况下存在既合理(或者有它的合理性)。明,能享国运这么多年而且在历史上有它重重的一笔,那它自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去全盘否定或者否定大多数都是不合理的。当然,它也有它的不合理性,所以它被清取代,清也确实对明的一些不合理性进行了改变,然而,清也被更合理的民主(你可以说是旧民主主义)主义所取代,直到今天的局面。这也是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表现。李闯的爆发,既然它爆发了而且存在了不短的时间,那它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压迫太深活不下去)。但是,它最后没能取代明,也说明它也有不合理性(比如个人感觉它没有考虑如何执政)。所以,无论是明还是李闯,用它们的某些合理性去掩饰粉饰他们的不合理性都走失公允,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说作者的原因吧

用户10xxx34 回复 10-12 15:33
多么理性的人,才能有如此理性的见解

深渊传说
深渊传说 3
2025-10-10 13:40
李自成的出生比朱元璋低了数倍?有这种认识的人居然敢来瞎逼逼历史?呸
客官  你的毒鸡汤
客官 你的毒鸡汤 3
2025-10-12 23:43
李自成是正是邪,并不是造反路上那三瓜两枣的破事决定的,而是成事以后怎么做的,如果他成事以后,军事上,军纪严明,秋毫不犯。御敌与国门外,甚至开疆扩土,民生上,还田与民,薄徭轻赋,与民休养。那他一定是最正的那位,甚至超过朱元璋。
叼大全
叼大全 2
2025-10-09 15:30
顾先生当时要是不那么说估计就要挨整啦!那会儿整个老九还不是跟军爷杀秀才一样容易
道可道言道必错
道可道言道必错 2
2025-10-10 22:14
合着,李自成就得抱着一家老小饿死,才算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