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招聘软件,“提供住宿保底一万”“网约车司机” 的岗位特别扎眼。就比如这家,把 “月入 1-1.3 万”“包住上社保” 写得明明白白,还主动发来消息要简历。可明明打开打车 APP,附近空车一堆,网约车市场早被说 “饱和” 了,这些公司图啥?
“月入过万” 的钩子,钓的是租车生意
这类公司最核心的门道,其实是租车。我朋友大刘去年被上海的招聘吸引过去,对方拍着胸脯说 “保底一万,不用自己带车”,结果签合同才发现:得租公司的新能源车,每月租金 4500 元。
“等于先欠公司一笔租车钱。” 大刘算了笔账:就算真能月入一万,扣掉 4500 租金、几百块电费,到手也就五千出头。更坑的是,“保底” 有条件 —— 每月得跑够 30 天,每天在线 12 小时,流水不够公司补,但流水够了公司要抽成 20%。大部分司机根本熬不到拿保底,干俩月发现收入没想象中高,拍拍屁股就走了。
但对公司来说,不管司机赚不赚,只要租了车,每月 4500 元租金就落袋为安。他们就靠 “月入过万” 的钩子,把司机钓进来租车;哪怕司机流动快,只要不断招人,租车的钱就源源不断。
司机流水,是公司的 “第二份工资”
除了租车,司机跑单的流水抽成,也是公司的重要收入。大刘之前跑的那家公司,规定流水超过 8000 元的部分,公司抽 15%—— 相当于司机越努力,公司赚得越多。
有次大刘碰到个同行师傅,那师傅每天从早上 7 点跑到晚上 10 点,一个月流水做到了 1.5 万。看起来赚得多吧?但公司先扣 4500 租金,再从超出 8000 的 7000 里抽 15%(也就是 1050 元)。师傅最后到手也就 1.5 万 - 4500 - 1050 = 9450 元,离 “月入过万” 差一点,还累个半死。
可对公司来说,这单生意赚了4500 租金 + 1050 抽成 = 5550 元。司机越多,流水抽成的总量就越大,这成了公司的 “第二份工资”。
市场饱和?没关系,公司赚的是 “流动” 的钱
网约车市场是饱和了,但这类公司根本不担心 ——司机流动性大,反而成了他们的 “生意密码”。
大刘待的公司,司机平均干不满 3 个月就走。但公司一点不慌,因为永远有新人被 “月入过万” 吸引来。就像上海那家公司,招聘页面常年挂着,HR 每天主动撩候选人要简历。
新人刚来的时候,冲劲足,为了 “保底” 会拼命跑单。公司在新人的 “热情期” 里,既能收到租金,又能从高流水里抽成。等新人发现实际收入没那么高、干不下去走了,公司已经赚了一笔,然后再招下一批新人,循环往复。
说白了,市场饱不饱和,对这类公司影响不大。他们赚的不是 “长期司机” 的钱,而是“流动司机” 的快钱—— 用 “月入过万” 的画饼,不断吸引新人,薅一波租车和流水抽成,再换下一波。
前阵子大刘终于不干了,他说现在看到 “月入过万” 的网约车招聘,都觉得像个筛子:筛走的是司机的时间和期望,留下的是公司口袋里的租金和抽成。而那些招聘启事,还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等着下一个想赚快钱的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