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37岁把公司卖给马云,套现300亿用来造车,何小鹏有多牛?

湖北穷小伙,把UC卖给马云赚300亿,再次创业竟比肩特斯拉…在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版图里,来自湖北黄石的何小鹏,绝对

湖北穷小伙,把UC卖给马云赚300亿,再次创业竟比肩特斯拉…

在互联网与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版图里,来自湖北黄石的何小鹏,绝对算得上是一位自带传奇色彩的"狠角色"。

他的职业生涯里,精准完成了两次足以改写行业格局的创业壮举,每一次都稳稳踏中时代变革的脉搏,这份成就从来不是运气加持,而是源于他敢拍板定调、敢扛事兜底的硬核性格,就连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都成了他公开竞技的对手。

1977年的寒冬,何小鹏出生在湖北黄石一个普通家庭,这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务实坚韧的特质。

1995年,18岁的何小鹏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在那个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他就展现出对技术的敏锐嗅觉,不像其他同学只专注于理论学习,他更热衷于琢磨"如何让技术落地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期间,他就组队开发过多个小型软件项目,从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到简易的工具软件,每一个项目都力求贴合用户需求,这种"以用为本"的思维,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埋下了重要伏笔。

1999年毕业后,何小鹏没有急于创业,而是选择进入亚信科技历练,这家当时国内顶尖的通信软件企业,给了他接触核心技术和大型项目的机会。

在亚信的五年里,他从基层程序员做到项目负责人,主导过多个电信运营商的系统开发,不仅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功底,更在项目管理中学会了如何统筹资源、协调团队,这些管理经验后来都成了他创业时的宝贵财富。

但打工的日子里,他心中自主创业的火苗从未熄灭,始终在默默观察市场动态,等待合适的契机。

200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从PC端向移动端过渡的萌芽期,当时的手机虽然已经具备上网功能,但体验却堪称糟糕——网速慢到打开一个简单网页都要等上几分钟,流量费用更是昂贵到普通人不敢轻易尝试,1MB流量的费用足以抵得上一顿午饭钱。

正是这个看似棘手的行业痛点,让何小鹏嗅到了商机,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做出一款让手机上网更快、更省流量的浏览器,必然会有巨大市场。"

当年年底,何小鹏拉上好友梁捷,凑了几万元启动资金,在广州一间不足20平米的出租屋里,创办了UC优视科技有限公司,核心产品就是一款主打"高速省流"的手机浏览器。

为了实现网页压缩的核心技术,何小鹏带着团队连续三个月泡在出租屋里,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反复调试算法。

他们创新性地采用了云端压缩技术,能将网页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10,不仅加载速度大幅提升,还能为用户节省大量流量,这个核心优势让UC浏览器一经推出就迅速走红。

刚开始,他们靠着免费试用的模式积累用户,通过口碑传播一步步打开市场,从最初的几万用户到百万用户,再到千万用户,UC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随后,何小鹏带领团队持续迭代产品,陆续加入了小说阅读、视频播放、搜索等功能,将单一的浏览器打造成了综合性的移动入口,到2010年前后,UC浏览器已经占据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超过50%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用户规模突破数亿,就连马云都曾公开称赞"UC浏览器改变了中国人的移动上网方式"。

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融资次数增多,UC的股权结构逐渐复杂,阿里巴巴通过多轮投资成为公司最大股东。

2014年,何小鹏做出了一个震惊整个互联网圈的决定:将UC优视以43.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阿里巴巴,这笔交易换算成人民币约300亿元,是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案,创下了行业纪录。

这笔交易让何小鹏彻底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他并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阿里,先后负责移动事业群、游戏业务等核心板块。

在阿里的三年里,何小鹏站在更高的平台审视行业发展,他发现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逐渐见顶,而新能源与智能化结合的赛道正在崛起,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明确了"下一个风口"的方向,更让他积累了与全球巨头博弈的视野和底气。

谁也没想到,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功成名就的何小鹏,会在2017年做出一个更惊人的决定:从阿里辞职,跨界进入完全陌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要知道,2014年他刚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时,国内电动车的市场占比还不足千分之一,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更是极度匮乏,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劝他"不要冒险",就连马云都曾挽留他"互联网行业还有很多机会"。

但何小鹏有着自己的坚定判断:"汽车行业的变革已经到来,未来的汽车必然是'智能+电动'的结合体,这种变革会彻底颠覆人们的出行方式,特斯拉能做到的,中国企业不仅能做到,更能做得更好。"

2017年8月,何小鹏正式创办小鹏汽车,不仅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家,还亲自上阵担任董事长兼CEO,目标直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全球巨头——特斯拉。

跨界造车的难度远超想象,相比互联网行业的轻资产模式,汽车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重技术、重供应链的"三重"行业,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深厚的技术积累,用何小鹏自己的话说:"做浏览器是在平地上盖房子,造车则是在悬崖上建高楼。"

创业初期最棘手的就是融资,何小鹏带着自己的造车蓝图,跑遍了国内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三个月内累计飞行超过10万公里,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参加五场路演。

他的诚意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最终打动了投资者,晨兴资本、富士康、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纷纷注资,不到一年时间就筹集到20亿元启动资金,为企业的初期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拿到资金后,何小鹏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建工厂,而是招揽顶尖人才,他深知"造车的核心是人才"。

为了邀请前宝马i8项目负责人顾宏地加入,何小鹏亲自飞到德国慕尼黑,前后沟通了十多次,不仅开出了4亿年薪的行业顶级待遇,更向他描绘了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蓝图。

顾宏地的加入果然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带来了宝马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帮助小鹏汽车快速搭建起专业的研发团队和生产体系,少走了无数弯路,也让小鹏汽车的技术团队具备了与特斯拉抗衡的基础实力。

尽管准备充分,但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2019年小鹏汽车推出的首款车型G3,就遭遇了市场的冷遇。

这款车虽然在智能化方面表现亮眼,但却暴露出不少细节问题:续航里程虚标、车机系统偶尔卡顿、座椅舒适性不足等,上市后的月销量始终徘徊在千台左右,远低于预期。

评论列表

茶过留香
茶过留香 3
2025-11-14 09:35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