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不仅拒绝会晤,更有精准反制!中国这一次,定要让日本痛彻心扉

今天,我们来聊一则重磅外交事件。就在17日,中国外交部的一场例行记者会,堪称向国际舆论场投下了一枚“外交炸弹”。当时,有

今天,我们来聊一则重磅外交事件。就在17日,中国外交部的一场例行记者会,堪称向国际舆论场投下了一枚“外交炸弹”。当时,有记者向发言人毛宁提问,说日本政客高市早苗希望在G20峰会期间与中方领导人会晤。您猜怎么着?毛宁发言人的回应,没有半点外交辞令的弯弯绕绕,干脆利落,只有七个字:“中方没有会晤安排。”

这短短一句话,斩钉截铁,信息量极大。熟悉外交语言的朋友都清楚,这几个字背后分量有多重。以往,我们常听到“暂无可以发布的消息”这类留有空间的表述。那既是外交礼仪,也是为未来保留余地。但这一次,中方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这清晰地表明,中方的态度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那么,为什么中方这次如此不留情面呢?核心原因只有一个:日方的行为,已经耗尽了中方的耐心。中方早已亮明底线:日本政客必须收回错误言论,日本政府必须深刻反省历史罪行。这是中日交往的前提,绝不是苛求。

然而日方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不仅对中方的核心关切视而不见,反而倒打一耙,把双边关系恶化的责任推给中国。这种一边在历史问题上不断挑衅,一边又妄想在多边场合与中国领导人谈笑风生的“两面派”做法,彻底触碰了中国的底线。

因此,拒绝会晤本身就是一种态度鲜明的外交反制。这是在告诉日方:中国不会配合你们的政治表演,更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做任何交易。但事情,远未结束。外交上的拒绝只是第一步。真正让日方感到压力的,是随之而来的、更加精准的实质性反制。

大家或许已经注意到,近期一些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引进工作陷入停滞,这并非偶然,而是一个明确的经济信号。此外,像苏州大学高志凯教授这样的专家所提出的建议,更是直指日本要害。他提出两点:一是考虑禁止对日出口稀土,这种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是日本高端制造业的命脉所在;二是限制一年内参拜过靖国神社的人员入境,直接针对日本右翼政客的政治作秀。这些建议,可以说是招招打在日本的七寸上。

如果日方还不拨乱反正,中国必将让其痛彻心扉。这种“痛”,不是情绪宣泄,而是要让日方为其错误言行,付出实实在在、难以承受的代价。我们要让日本国内的政治势力和产业界都清醒认识到: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后果极其严重。

中国向来崇尚“以和为贵”,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与邻为善。但“和为贵”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一衣带水的情谊,不能被无底线地消费;中国的宽容与大度,更不应成为对方得寸进尺的筹码。

这一次的系列举动,既是明确的警告,也是清晰的划界。如果日方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么我们现在展示的,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手中还有足够的牌,足以在必要时刻,让日方为其错误行径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