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开》中说: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人生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烦恼。
很多人觉得活得累,并不是你的烦恼就多于他人,也并非生活偏偏对你刻薄,而是你心里装的东西太多。
想要改变,就先得放下。
当你感到不顺时,也得来场断舍离,给心腾出空间,好运才能住进来。

扔掉心中的杂草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意思是,尽力使心灵达到极致的虚空,坚守生活的宁静,万物都一起蓬勃生长,我从中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规律。
想在心中种出一片花海,就得先清除里面的杂草。
对过去的执念,对他人的怨恨,对未来的恐惧,这些都是心内的杂草,我们只有把它们除去,才能“吾以观复“,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破局的方法。
王阳明被贬龙场,可谓是经历了人生至暗时刻,他只能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昔日的同事对他避之不及,连身边的随从都哭着想逃回中原去。
正是在此绝境中,王阳明在某个深夜躺进自己凿出的石棺中,面对满天星辰,突然悟道:原来我们的心,就是在我们在这个世界的道场。
当清除了心中的一切杂念,便获得了重生。
中医上说“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当心中有了杂念,就会产生情绪波动,从而干扰身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
当一个人身心健康日益变差,自身能量就会日益下降,根据吸引力法则,负能量便会吸附来坏运气。
负能量满身的你,又怎么会把日子过顺?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片原始森林,只有定期清理,才能让阳光照进来。
当我们把那些念兹在兹的杂念,这些”颠倒梦想“都从心里清出去,便会迎来命运的转机。

扔掉过度的欲望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过错。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才是永恒的满足。
欲望越多,痛苦就越多。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咽不进,吐不出,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珅就是因贪送命的典型例子。
和珅原先也是一个大好青年,有才华有智慧,深得皇帝学识,官居高位,如果他能坚守初心,肯定能平安富贵终生。
但是他的欲望却随着权力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贪污受贿的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
最终,和珅贪污行为暴露,被赐自尽,所贪来的所有钱财,又原封不动的回到了清朝的国库中。
和珅的钱再多,也没有办法买回自己的命,忙活一生,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物质财富的增加对幸福感的提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在为这微不足道的提升,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一个人心中充满欲望,就会衍生出恐惧,怀疑,悲观,绝望等情绪,当心里装满了这些东西,那么他的生活就很难走出痛苦,烦恼的境地。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少一些欲望,便少一些痛苦。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学会对欲望做减法,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已经给予你很多。

王阳明说: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当你感觉不顺时,并非命运在为难你,而是在提醒你是时候减负了。
保持一颗平静心,放下那些过于沉重的东西,不要为其所累,生活自会过得轻松自在。
把心养宽,福气自会不请自来。
祝福你我。
📌关注我,一起读经典,悟人生,修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