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及血糖,部分朋友的印象便是:那就干脆吃素食好了!好似不吃肉身体就会轻松许多,素食本身固然挺好,口味清淡,人也觉得畅快,吃的是哪类素?是怎样安排的?真的适合自己吗?要是吃错了,不但对血糖帮助不大,还可能有其他的困扰,有些菜看似清淡,实则有被忽略的问题。

依照传统观念而言,若常感口渴、饭量较大但身体消瘦,大多会被归为消渴一类,此一般与肺、胃、肾津液不足相关,体内易生虚火与燥热,所以在饮食方面,可多留意清热、滋阴生津的食材,与此同时需关注脾胃的运化能力,从根源审视身体的平衡状态。
高淀粉类的主食型蔬菜
像土豆、山药、芋头、莲藕这类食材,我常跟大家讲,它们实则更似主食,不过是有着蔬菜的外皮,这些食材多数性味甘平或偏温,可温和地补益脾胃,对脾胃功能欠佳之人较为适宜。
不过要是你自身有阴虚燥热的情形,那就得留意,食用过多这类甘甜黏腻的食品,易让湿气加重、产生内热,进而影响中焦气机的通畅,譬如房间通风不好,人处在里面就会觉得不舒服,要是脾被湿气困住,运化能力就会变弱,食物不能很好地转化,积滞在体内,可能就会打破身体的平衡状态。
平日里我留意到,这些食材本身都挺不错,不过要是一顿饭中既吃米饭、馒头又把一盘土豆丝当作菜来吃,那就相当于吃了两份主食,脾胃会有一些负担偏重的情况。
天生吸油的蔬菜
像茄子、豆角、冬瓜这些本身并无问题,然而问题多在于做法上,并且它们质地疏松,孔隙还多。就拿茄子来说,其性质偏凉,可清热并且它内部的结构如同海绵一般,若采用红烧、油焖等做法,就会吸入不少油,原本清爽的蔬菜便变得油腻了。
油腻且味道重的食物,易使脾胃不适,还可能滋生湿热;湿热困住脾胃,其运化功能必然受影响,所以并非蔬菜自身不佳,而是烹饪方式使其较难消化。
加工仿荤素食
比如素鸡、素鸭以及各类深加工的豆制品,不少朋友刚开始吃素时很喜欢它们,觉得既有着肉的那种嚼劲,又是素的,仿佛两边都兼顾到了。
不过为了做出跟肉差不多的味道,这类食品加工的时候一般都会加些额外的添加物,口味常常不是偏咸,就是偏甜,吃太咸或会损耗肾阴,吃太甜易于使胃火变盛,这些都有可能致使身体更为燥热,而且深加工使得食物变得黏糊糊的,脾胃的负担也随之加重,这恰似身体本需清爽润泽,可我们却往其中添了一把柴火。
所以这类食品不像素食那般清淡自然,对于关注血糖或者身体有内热的朋友,建议稍加留意。
勾芡浓厚的菜品
在诸如羹汤、烩菜这类汤汁黏稠的菜中,往往存在这个细节,勾芡通常用的是淀粉,它的味道甘暖,黏稠的芡汁把食物包裹起来,不单其自身对身体平稳状态的作用较快,而且它那黏糊的特性还或许阻碍气机流通,打乱脾胃正常的升降韵律。
脾主向上运化,胃主向下运化,若此通道被黏腻之物阻塞,运转便不够顺畅,若运化能力减弱,水湿与精微物质便易滞留,或会影响身体状态的平衡。
分享几个小方法
若这餐饭中有土豆、山药这类高淀粉的蔬菜,那么米饭、馒头这类主食的量就相应地稍微减少些。
对于深加工的仿荤素食,以及勾芡较重的菜品,自己心中有数,偶尔吃一回可以,别总吃。
多选苦瓜、黄瓜、芹菜、木耳这类清热养阴的食材,这个时候配上白扁豆、薏米等性平健脾的食材,坚持以清淡的方式去制作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