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说藏指“胃肠”
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赖以生存的“后天之本”,并有“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的说法。因此,藏指“胃肠”就是养护胃肠,做到饮食有节,不偏食、挑食、暴饮暴食。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活了120岁(民间尚有其他说法),被人们称为“药王”。他在年幼时体弱多病,曾有“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的经历。因此,他在十八岁时立志学医。到中年以后,孙思邈开始经常使用艾灸的方法为自己进行调治。孙思邈在他的著作中说,他经常用艾火“遍身烧”,而灸得最多的穴位,就是位于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孙思邈长年累月地使用艾灸足三里的方法进行养生,因此到了90多岁,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在年过百岁时,仍能精力充沛地著书立说。中医经典《灵枢经》中说,艾灸可“强食生肉”。也就是说,艾灸具有增强食欲、促进机体正常发育和肌肉生长的功能。宋代御医窦材甚至将艾灸称为“第一保命之法”。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平时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薯、粳米、扁豆、豇豆、香菇、薏苡仁、大枣、蜂蜜、板栗及牛肉、鸡肉、兔肉、猪肚、牛百叶等,对提高体力,应对竞争压力非常好。补益脾胃的中草药有人参、茯苓、黄芪、白术、甘草等,与食物配制成药膳则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