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边界感,怎样才能守住?
“民国闺秀”张充和写过一句优雅的话:十分冷淡存知己。意思是:与人相处存十分冷淡,保持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才可能在茫茫人海中,逢真人、遇知己。
这是一种“冷静而宽广”的理性智慧,也是一种“深情而节制”的情感分寸。咂摸一下这句话,还能品出更深层的味道:一个人只有在宏观上,给人“边界清晰、距离恰好”的印象,才能被一小撮人视为“知己”,找到共处一个频道的朋友。
这份进退有度、拿捏得当的人际距离,是我们从父母身边独立后,早早就该学会的。
若你还被困在“强迫性重复“的模式中,这三个方法或许能帮到你:首先,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自我觉察。
“有些话如果别人对我说,我会不会觉得有点刺耳?”
“这些场景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做出什么反应?”
“假如我是TA,听到这些话会有什么感受?”
有句老话叫做: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穿上对方的鞋,你才会更清楚尺度,明白是该更进一步,还是该后退一步。
然后,沟通中加一点“柔顺剂”。
洗衣服加一点柔顺剂,会让衣服更加柔软;说话时加一点“柔顺剂”,会让矛盾更加缓和。
边界清晰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柔顺剂技术”,感到自己说的话可能会冒犯别人,就在语言中多加一些“缓冲地带”。#焦虑症##情感##心理成长联盟##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