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的阻拦,带着妻子离开家,这一走,杳无音信。10年后,一位衣衫褪色的老人被送进医院,揭开了朱敏才和妻子失踪原因。了解原因的人,都为他们的行为感动。 原来,这十年来,朱敏才和妻子一直在我国西部的一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他们放弃舒适的生活,投身于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为那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带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但是在多年以前,朱敏之和爱人也未曾想过,两个人会在退休以后走上这条路。 其实朱敏才也是一个出生于偏远山区的孩子,他热爱学习,他知道,只有教育能够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朱敏才不愿让父母的努力白费。他在心中立下誓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给父母一个更好的生活。 毕业以后,朱敏之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成了一名外交官,还认识了爱人孙丽娜。二人相伴生活,直到退休。 某次偶然间,他们通过媒体得知贵州一个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令人心酸:资源匮乏、教师紧缺,孩子们渴望学习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这激发了朱敏之和孙丽娜夫妇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他们决定用自己余生的光和热,去点亮这片需要他们的土地。 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毕竟朱敏之和孙丽娜也年纪不小了,去到了偏远的山区,没有人照顾,家里人觉得十分的担心。 但是夫妻二人在心中早已经做出了决定,为了这个目标,他们选择了悄悄地离开,没有告诉任何亲友,只是简单打包,带着他们所有的积蓄,踏上了前往贵州山区的旅程。 经过漫长的火车和汽车旅行,再加上几小时颠簸的摩托车和山路行走,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那里的环境远比他们预想的还要艰苦,但这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决心。 在这个偏远的苗族山村,夫妇两个人面对的是破旧的教室、稀少的教学资源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他们开始动手修缮教室,用自己的积蓄购买教学设施和用品,甚至亲自编写教材,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授课,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他们的到来,像一束光照进了这个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孩子们带来了学习的希望和未来的可能。 但是长期的劳累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对两位老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朱敏才在一次授课中突发脑溢血,紧急送医。 经过艰苦的治疗,朱敏才终于度过了危险期。但是这次病倒让他意识到,他们夫妇二人的力量有限,无法长期坚守在这个偏远山区。 于是,他们决定将他们的使命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贵州山区的教育,为这里的孩子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敏才在病愈后,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帮助。他们联系了媒体,向社会各界呼吁关注贵州山区的教育。他们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纷纷伸出援手,为贵州山区的孩子们捐赠物资、资金和支持。 随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贵州山区的教育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朱敏才和妻子的事迹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一些志愿者和支教老师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来到这片土地上,为这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传递希望。 新的教学楼、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断涌入,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优越。朱敏才和孙丽娜夫妇看到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们也逐渐将重心转向培养这些年轻教师,传授自己的教育经验,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山区教育事业。 虽然他们的身体逐渐衰老,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奋战在教育一线,但他们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人。 2022年,朱敏之离开了人世,即使离世以后,他和爱人所做的一切依旧成了很多人学习的精神,朱敏之更是在离世之前决定捐献出遗体,再为这个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人们纷纷感慨,这对夫妇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使命感和教育情怀。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改变了贵州山区孩子们的命运,更是为社会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用世界的目光重读敦煌#
2005年,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的阻拦,带着妻子离开家,这一走,杳无音信
鸿鹄浮歌事
2024-02-22 20:09:48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