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坐专车离开上海,返回北京的途中,张治中突然问了毛主席这样一个问题:“您好像处处存着戒心。”而毛主席的回答,让张治中大受震撼。 张治中生于1890年,其籍贯为安徽省内一农户家庭,即便自幼家中经济困难,却透过半耕半读维持学业。在张治中有幸成为成年时期,他性格坚韧不屈,尽管遭遇困厄与艰辛,仍努力求学,积极改善自身的命运。 在辛亥革命的浪潮涌现之际,张治中路经保定军校进入深造,随后考取了黄埔军校并在那里结交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周恩来等。这一段富有意义的成长旅程对青年时期的张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同思想启蒙的火焰。 在任职黄埔军校教授期间,张治中表现出极度开放明智,甚至曾大胆公开声明支援共产主义,虽然此行为引发部分右派势力的高度关注,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很多人看好张治中,所以这些势力也只能焦虑。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蒋介石对张治中十分重视且欣赏,后来更是直接升任他担任关键职务。 1937年7月初,卢沟桥事变爆发,张治中即刻担任了集团军司令员一职,在上海的战场前沿英勇激战。他深知这场战争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将具有无可估量的影响力,于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激烈的生死搏斗之中。 为了激发士兵们的士气,张治中亲自指挥作战,身临行伍之间,他深晓,身为指挥官,其言行举止都可能影响士兵的战斗精神,故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当面临日军的炮火袭击时,他更是毫不畏惧个人安危,全力迎战敌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他的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战士,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捍卫祖国的决心。 在抗战历史长河中的淞沪会战中,张治中亲自挥师引领,成功击毙日军上千余人,为上海保卫战立下汗马功劳。 这场战役的成功不仅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也大大提升了全体国民的信心和意志力。张治中的名字从此成为抗击外敌拯救中华的英雄代表。 在此后的岁月里,张治中始终坚守军人职责,面对困难和危险从未退缩。他深知,阻止境外威胁,保护国家和人民是军人的天职。因此,无论面临何种困境,他都始终坚守在最前线,与士兵一起浴血奋斗。 在政治生涯方面,张治中同样表现出卓越的贡献。他成功打破了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对立状态,促进双方进行和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专程飞往延安迎接毛主席等人,并在正式场合竭尽所能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以及应有权益。张治中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终生忠诚守信。 随着时代变迁,张治中最终醒悟过来,摒弃固有偏见,主动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充分理解到,只有共产党才有可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真正的独立与民主。因此,他坚定地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奉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张治中依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毛主席南巡之际,亦请张治中陪同,其间深感人民群众对主席的热烈期盼,也从毛泽东的谦虚儒雅中领悟到革命成功的大道理。 然而在返京途中,张治中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疑问:“主席,我感觉您始终怀着警觉之心。”毛主席于是耐心解释道,新中国的建设成功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他仅是人民之上的仆役,决不能有半分的骄傲自矜,必须时刻把人民利益置于首要考虑位置。 张治中听闻后深受感动激励,对毛主席的谦虚和智慧敬仰不已,他深刻认识到正是毛主席把人民视为己命,防止个人崇拜现象的出现,才使得中国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58年,毛主席坐专车离开上海,返回北京的途中,张治中突然问了毛主席这样一个问
鸿鹄浮歌事
2024-02-27 11:20:56
1
阅读: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