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那个冬天格外寒冷,北风呼啸,县城的中学教室里冷得让人手脚发麻。我和李建国同桌,他是从农村来的,家境贫寒,但人却格外开朗,待人真诚。那年冬天,我唯一的一件棉衣被老鼠咬得稀烂,母亲无奈叹气,我也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一天早晨,李建国见我冻得脸色发青,二话不说脱下自己厚重的军大衣塞给我,轻声说:“拿去穿吧,我家里还有一件。”我推辞不掉,只能感激地接受了。这件军大衣让我在寒冬里感受到温暖,更感受到友情的珍贵。 毕业那年,李建国因家里经济困难,没有继续读书,回了农村务农。我们的联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断了。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省城工作,成家立业,过上了平凡但安稳的生活。三十五年过去了,那个冬天的记忆渐渐模糊,但那件军大衣,我一直保留着。 2021年,我因工作回到老家县城。在街头的小吃摊上,我一边品尝久违的味道,一边怀念着过去。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那人瘦削苍老,但眉眼间依稀可见当年的模样——竟是李建国! “建国!”我激动得站起来,心中百感交集。 他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老同学,好久不见。”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聊了很久。他告诉我,这些年他在村里务农,生活艰苦。几年前妻子因病去世,他一个人拉扯着儿子长大。听着他平淡的话语,我心中隐隐作痛。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的生活轨迹截然不同,一个在都市享受平稳,一个在乡村苦苦挣扎。 我心中暗自决定要帮助他。第二天,我找到李建国,提出资助他儿子的学费,却没想到他断然拒绝了。 “我知道你是好心,但我不能接受。”他目光坚定,语气平静。 他的拒绝让我既感动又无奈。我忍不住说:“建国,我们是朋友,不是施舍。我只是想帮你,就像当年你帮我一样。” 李建国沉默片刻,最后说道:“我们是朋友,所以我更不能接受。那件军大衣,是朋友之间的互助,不是为了报答。” 这番话让我深深触动。李建国的自尊和坚强让我看到了他内心的力量。尽管生活艰难,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保留着那份纯粹与尊严。 之后,我们偶尔通电话聊聊生活。他虽然不接受直接的经济援助,但我还是尽力帮助他儿子,比如联系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李建国默默接受了这些帮助。 2022年夏天,李建国的儿子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那天,他兴奋地打电话给我,声音里充满了自豪和欣慰。他邀请我参加儿子的升学宴,我欣然前往。 升学宴上,李建国穿着一身干净的中山装,显得格外精神。他的儿子站在一旁,像个小大人一样招待客人。李建国举起酒杯,对我说:“老同学,谢谢你这些年的帮助。虽然我没有接受你的资助,但你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心里都记得。” 我举起酒杯,与他碰杯,笑道:“建国,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今天,我们为你儿子的未来干杯!” 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友谊的真正意义在于相互支持和理解,而不是施舍与被施舍。李建国用他的坚持和尊严,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三十五年的光阴流逝,那件军大衣依旧保存在我的衣柜里。它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我们友情的见证。再次重逢,我们已是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但那份纯真的友情,依旧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李建国的身影渐渐远去,但他留给我的感动和启示,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岁月如歌,友谊如酒,愈久愈香。 #又回到八零年代# #那年那个傻子# ——本文为故事情节,请理性阅读
1986年的那个冬天格外寒冷,北风呼啸,县城的中学教室里冷得让人手脚发麻。我和李
特友谈文化
2024-06-05 18:44:0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