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陆巍,本质上都是医疗市场化的牺牲品! 这两天,我发布了二则关于张煜和陆巍的帖子。 评论区比较热闹,支持陆巍医生的,是少数派,而且,很多都是医生。当然,肯定还有很多是靠“药”和“医”吃饭的人,比如医药代表、比如医生的家属等等。而支持张煜者,几乎都是曾经的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他们对过度医疗、过度用药,肯定都有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否则,他们也不会无原则地支持张煜。 支持陆巍医生的,几乎都会以诊疗水平为依据,比如,陆巍医生是副主任医师、博士生,而张煜只是主治医师、硕士生。然而,职称、学历,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除非大病、重病、疑难杂症,否则,人们挂号时,也不会刻意去找专家、教授、主任医师。而真的是重病、疑难杂症,即使是专家、教授、主任医师,也不见得能看明白。即便是北京、上海的专家。 举个简单的例子,也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女儿因为崴脚,导致韧带重伤,我们当地的一名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给做的手术。结果,术后出现了足内翻症状,但做手术的专家也弄不明白咋回事了。之后,我不得去北京找专家。北医三(开除张煜的医院)、积水潭等医院,治疗足踝韧带损伤的专家,我几乎都看遍了,最后,只有一名专家看出了病因,其他专家都没发现问题所在。难道没查出病因的专家,水平就不行吗?我不这么认为,再顶级的专家也不能包治百病,但我的经历给我带来的体会是:很多时候,责任心、医德,比专业能力更重要。 而现在的医院,对医生的责任心、医德,似乎并没有什么要求。对于一名医生来说,在不闹出医患纠纷的情况下,为科室、为医院创造效益,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医生也会因此而受益。 张煜、陆巍,也都是在这种模式下生存。尽管张煜被称为“揭黑”英雄,但他在北医三从医的十多年里,他一分钱药品回扣也没拿过吗?他对患者,从来没有采取过过度医疗的措施吗?我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而他“揭黑”的缘由,究竟是缘于自身利益还是出于公心,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认同他“揭黑”的内容。 而陆巍,之所以被更多人反对,并不是说他就是个“坏人”,而是做为身处体制的医生,他应该非常清楚过度医疗的事实,但他却不承认,说是“一条鱼腥一锅汤”。可换位思考,如果我也是一名医生的话,我可能也会是“陆巍”而不是“张煜”,不管于公于私,我恐怕都没有“张煜”的勇气。 陆巍也好,张煜也好,我们局外人,是无法简单给人家定义为好人或者坏人的,只能说,没有张煜,陆巍尽管也不一定在新华医院混得风生水起,但至少会比现在强得多。而张煜,以其偏执的性格,既使不揭黑,一辈子恐怕也不会成为教授、主任医师。 说白了,如果抛开自身因素,本质上,两个人都是医疗市场化的牺牲品。
张煜、陆巍,本质上都是医疗市场化的牺牲品! 这两天,我发布了二则关于
命难违运事
2024-06-11 19:34:11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