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智能车研究所#榜单更新:我们做一个重大决定,分梯队!原因:随着测试数据

智能车陈志 2024-06-12 11:47:32

新一期#智能车研究所# 榜单更新:我们做一个重大决定,分梯队!

原因:随着测试数据,样本越来越多,榜单数量日益庞大,一个超长图其实除了炫技外,用户体验其实并不好

梯队逻辑:纯用户体验,完成时间!

·第一梯队:20分钟内完成(15分钟+)。

俗称:当下电池猛料头部军(大部分都是这一年内,甚至半年内推出的最新款。

·第二梯队:20-30分钟完成。

属于早期优秀,如今也不错能打的水准。

·第三梯队:30分钟以上。

甚至动辄40分钟+充电时间,这类车长途出行补能就比较佛系了,基本属于成本控制型选手,价格合适就好。

QA1:为啥不说最大功率?

可以看出来,我们是多度渲染充电最大功率这件事的。毕竟不管峰值功率多大,坚持不久的时间上依旧没优势。不以持久论功率,这脱离了用户价值。

而就算峰值不够亮眼,但足够持久,充电完成快,用户体验好,依然值得点赞。

QA2:为啥不按价格级别划分?

无论贵或者便宜,无论尺寸,统一按时间算。总不能说,我开个纯电mpv,就理所应当要比轿车,快或者慢吧?家人的节假日时光,老板客户时间很宝贵,个人时间也很重要。

所以充电完成度,10-80%,单纯只关注回血功率,持续性(电池堆料,控温,材料优化等)。

至于回血的电量多,但能耗大,这怎么破?放心,我们还有「10分钟快速回血榜」,那个,就是要结合实测能耗,会有能耗数据,最大理论续航,以及结合十分钟充电回血电量,折算得出十分钟快速补续航能力。

以后,这些数据都会在「大家车小程序」查到(已经架着程序员脖子赶工中,快了快了),我们这么大费周章,就是想给大家买车购车多个参考:买手机我都关注充电续航,更何况大十几万的车呢。

0 阅读:12
智能车陈志

智能车陈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