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一定要尽早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莓谈情感
2024-06-23 12:22:51
-
辞职后我在家开启了另一个账号。
有关注我的朋友无意刷到,评论表示风格跟很像。
我玩笑似的回复:有没有可能这是同一个人。
「风格」的作用就在于此。
即便没有表明身份,没有袒露容貌,但外界依然透过细枝末节,感知「你是谁」。
「风格」的形成,还能够帮助建立「自我认同」感,你只有清晰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会认同自我。
尽早形成自己的「风格」。
可以是外形穿搭、个性、处事作风、生活习惯,把自己当成一个个人IP、品牌去打造。
不断发掘自己的特质和想法,尽可能多地去丰富自己,进而探索这个世界。
让丰盈的自己去和世界发生碰撞,你才能获得更深的感悟和体验。
一旦你有了这个目标,就要狠下心来去行动。
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剖析,放大自己的长处,不要随波逐流。
只要你下定决心认清一个方向,决定开始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我时,所有的困惑都会烟消云散,对于自我的认知,也会逐渐明朗。
不要只停留在简单的有想法上。你越早意识到,塑造自我的重要,就越能让自己感受到靠近理想中的自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我对「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有另一层理解:
早一天开始行动,就早一天能享受到,成为理想的自我所带来的满足感。
大胆尝试,小心求证。
探索「自我」的过程不易,但只要你保持坚定,保持热爱,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将「焕然一新」。
-
最近在看的小书:
《长江小史》 许倬云
读历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迈过时间的长河回顾过往,可以感知千百年的变迁。
这是一本讲述长江文明及历史的小书,篇幅不大,却能拓展我们关于长江相关的历史知识。
-
《对我无害之人》 崔恩荣
本书收录八篇小说,故事中的人们游离在俗世边缘,弱小安静却屡受伤害,而加害者,往往是与他们一样的无害之人。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东亚社会人际关系的幽微,细细品读略感阵痛。
-
《世人二三事》 汪曾祺
学生时代起我就极爱先生的散文。关于人间烟火,关于草木有情。
《世人二三事》更多的聚焦于「人」,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人的观察书。书中的人物各异,但他们都是世界的一种反映。
-
《当良知沉睡》玛莎 斯托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反社会人格的人,其实与常人无异。他们危险难以辨认,却有可能伤害我们。
书中对良知进行了探讨,教我们如何辨别分社会人格。
0
阅读:0
HOUHUA
换了一个小绿灯
拜离
世人二三事喜欢!
秦陌陌呀
很喜欢您的风格求问一下,对于我们这种很迟钝的人来说,怎么知道自己有无风格?有什么样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