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薪酬开支已令财政不堪重负,就不能革自己的命? 近几年来,房地产业的形势一直不见好转,从长远来看,土地财政也注定难以为继。而在当前,在地方财政越来越吃紧的情况下,体制内的薪酬开支已是不堪重负。 有数据显示,2012年时,地方的行政支出占到政府可支配收入的30%,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升到了60%。 而半月谈杂志在乌蒙山区某县调查后发现,当地财政年收入7.02亿元,薪酬开支却达到26.3亿元。 这几年,在我们当地,区一级机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上都开不出来了。而且,在不远的将来,也看不出有什么好转的迹象,而这种现象,似乎在全国多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那么,这种状态要一直持续下去吗?那一步该怎么办? 对此,各地方已经采取了一些办法,具体有哪些办法,媒体已有报道,这里也不宜多说,只能说“你懂的”,但所采用的办法几乎都是饮鸩止渴,不仅影响营商环境,也令企业和老百性怨声载道。 其实,体制内薪酬开支不堪重负的原因,一是人太多,二是待遇太高,解决问题自然可以先从这两方面着手。 1、机构、人员精减 2、全员降薪、降福利 很多行政机构,比如各种行业协会,人们看不出他们存在的必要性,既使不撤销,也完全可以精减人员编制。 再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接触到的社区,除了疫情期间他们很忙之外,现在,很多社区人员根本就没什么太多事情,但他们的相关开支不能少吧? 比如教师,新生儿越来越少,学生肯定也越来越少,当下的教师当然无法裁减,但教育口的行政人员不可以减少吗?而将来也至少无需再招聘更多有编制的教师吧? 编制内人员全员降薪,阻力恐怕不亚力机构、人员精减,可编制内人员的薪酬,为什么就只能升不能降吗?他们缴纳的社保费、公积金也是只升不降吗? 而编外人员,也懒得说了,反正只要和体制内沾边,就得由财政给他们开支。 至于取消高干病房制度,取消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减少对国外的援助,都应该是“开源”的办法吧?贪官倒查三十年?这肯定会是一笔巨款吧? 上述各种办法,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可想真正落实,难上加难,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革自己的命,能不难吗? 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只有把企业放在第一位,加大对企业尤其是民企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创业的支持,提升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才是解决之道。
体制内薪酬开支已令财政不堪重负,就不能革自己的命? 近几年来,房地
命难违运事
2024-06-24 13:18: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