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肌酐降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尿毒症也不会发生了,但实际上影响肾衰竭进程的三大指标另有其标。肌酐只是说反映血液毒素水平比较高,尿毒症风险比较大,但如果单纯压制指标,而不从根本去改善受损肾功能,那肌酐降下来就容易反复,降多少遍也不足以阻止尿毒症发生。

要守住肾功能而不让尿毒症攻破防线,稳住这三项指标比降肌酐更关键:
1. 肾脏整体功能过得去
阻断尿毒症的攻击,肾脏的排毒排水功能必须要稳定住,一般通过血肌酐和eGFR(肾小球滤过率)及尿量来评估。当eGFR开始下降,意味着肾脏的排污能力已经受损。
但很多人不知道,eGFR降到60以下才开始报警,此时肾功能其实已经损失近半了。尿量反应是肾脏排毒排水双功能的情况,稳住尿量这个排毒排水通道,就能把尿毒症推得的远远的。
2. 尿蛋白低水平,诊断更多肾小球硬化
尿液里漏出的蛋白,就像滤水厂滤网破了洞。每天漏出超过1克蛋白的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速度是正常人的25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信号。
3. 血压,减轻肾脏血流负担,恢复灌注
血压每升高10mmHg,肾功能衰退的速度就加快30%。长期高压状态下,肾小球就像被过度拉扯的滤网,最终会彻底崩坏。
临床数据证明:同时控制好这三项指标的患者,5年内进展到尿毒症的风险能降低76%。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一切。
如果能守住这三项指标,那么尿毒症或许比你想象的来得更晚。尿毒症并非不是不能阻止,只不过这一些加速肾衰竭的因素,很多人都控制不理想。
我曾接诊过一位病理显示50%肾小球硬化的患者,通过严格管控这三项指标,5年过去了,他的肾功能依然稳定。
所以,别再为肌酐的轻微波动而过度恐慌,也不要被一份病理报告吓倒。先把这切实会影响到肾衰竭速度的指标改善好,再说不想尿毒症透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