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哥舒翰兵败潼关,被部将火拔归仁绑去献给安禄山。刚见面,安禄山便出言

新霖谈历史 2024-09-26 20:33:37

公元756年,哥舒翰兵败潼关,被部将火拔归仁绑去献给安禄山。刚见面,安禄山便出言嘲讽道:“你之前总是轻视我,现在怎么样?”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是曾广泛流传于唐朝西北边地的一首歌谣,歌咏的主角便是唐朝名将哥舒翰。 与那些少年从军的武将不同,哥舒翰的人生轨迹显得格外独特,他大器晚成,直到四十多岁才投身军旅,这在“尚武”的唐代,无疑是极为罕见的。 是什么原因让哥舒翰如此晚才踏上沙场?史料记载,哥舒翰出身突骑施贵族,突骑施是西突厥的一支,曾臣服于唐朝。他的家族世代镇守西域边陲,或许正是这种家族传承的军事素养,为他日后的戎马生涯奠定了基础。然而,他并没有像父辈一样早早从军,而是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这其中或许有个人志向的因素,也或许与当时唐朝的政治环境有关。安史之乱前,唐朝国力强盛,边境相对稳定,这或许让哥舒翰觉得没有用武之地。 直到四十多岁,哥舒翰才在机缘巧合之下投身军旅,并得到名将王忠嗣的赏识。王忠嗣慧眼识珠,发现了哥舒翰身上的潜力。 在王忠嗣的指导和提拔下,哥舒翰迅速成长,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唐朝抗击吐蕃的一员猛将。 哥舒翰的军事才能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经过实战的检验。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对吐蕃的战争中,表现极为出色。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多次击退吐蕃的入侵,保卫了唐朝的西北边疆。 公元747年,四镇节度使王忠嗣受李林甫陷害,因哥舒翰从中求情,免于一死,被贬为汉阳郡太守,哥舒翰接任陇右节度使,之后率军攻破吐蕃的重镇石堡城。 哥舒翰与宰相杨国忠的关系不错,杨国忠也有意拉拢哥舒翰对抗兼任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公元753年,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进爵凉国公,成为唯一能够与安禄山对抗的军中实力派,为安禄山所忌惮。 但哥舒翰有一个坏毛病,素来嗜酒纵色又不加节制,在一次洗澡中突然中风瘫痪,因此只能留在京师闭门养病。哥舒翰的瘫痪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安禄山的起兵速度。 安禄山起兵后,高仙芝、封常清屡战屡败,丢失了东都洛阳,一直退到潼关,加上宦官边令诚的从中作梗,最终被唐玄宗下令斩杀。 在内外无良将的情况下,李隆基不得不启用患病在家休养的哥舒翰,令其率大军20万前往潼关拒敌。 手握重兵的哥舒翰在这时干了一件得罪杨国忠的事情,他伪造了一封前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暗中联络安禄山的信件,并故意让人在潼关外截获,送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在盛怒之下,不经调查,下令将安思顺与其弟安元贞赐死。 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兄,但两人没有血缘关系,关系并不好,安思顺曾多次进言安禄山的反状。不过,安禄山起兵后,安思顺也受到了牵连,被免去了军权。 哥舒翰与安思顺素来不和,趁着这次机会除去了政敌,挑起了内斗,得罪了与自己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的杨国忠,因为安思顺是杨国忠的人。 杨国忠自此对哥舒翰有所忌惮,后来又传出哥舒翰的部下怂恿其“清君侧”,这让杨国忠坐不住了,立马令心腹杜乾运招募1万名新兵驻守灞上,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是防备哥舒翰掉头回师长安。 哥舒翰听说后,直接把杜乾运叫到潼关,随便找个理由将其杀害,杨国忠对此极为恐惧,而李隆基也不敢再相信哥舒翰了。 这个时候,前方探子来报,安禄山的麾下大将崔乾祐仅仅带了4000老弱病残驻守陕郡,李隆基得知后大为兴奋,不断催促哥舒翰出潼关作战,收复陕郡,又命令心腹李福德带领监牧军,前往潼关,监视哥舒翰。 哥舒翰无奈之下,只得奉命率军出潼关,向陕郡杀去,结果在西原遭到了崔乾祐的埋伏,20万大军最后只剩下8000多人逃回潼关。 崔乾祐趁胜追击,一举攻占潼关。哥舒翰逃到关西驿,张榜收拢残兵,想着夺回潼关,他的部下火拔归仁率领百余名骑兵来到了驿站。 火拔归仁对哥舒翰说:“贼兵马上到了,请公上马。” 哥舒翰听说叛军来了,连忙上马准备出驿,但火拔归仁率领诸将突然跪倒在地,说道:“公一战损兵二十万,有何面目再见天子,公难道看不见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场,咱们还是投降安禄山吧!” 哥舒翰连说不行,火拔归仁见哥舒翰不同意,上前把哥舒翰的腿绑到了马肚子上,并把其他不愿意投降的人全部绑了起来,一起押往东去,投降了叛军将领田乾真。 哥舒翰被安排押往洛阳,听候安禄山处置。安禄山一看到哥舒翰这副落魄样,便出面嘲讽道:“你之前总是轻视我,现在怎么样?” 哥舒翰当即伏地跪拜,祈求饶命,并表示愿意写信招降自己的旧部、李光弼、李祗、鲁炅等人。 安禄山闻言大喜,授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转身又将叛主的火拔归仁处死。 哥舒翰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写信劝旧部投降没有丝毫效果,反而遭到了鄙夷。安禄山见哥舒翰没有啥用,就把哥舒翰囚禁起来了。 公元757年,唐军收复洛阳,安庆绪逃离洛阳之前将哥舒翰杀害。

0 阅读:3
新霖谈历史

新霖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