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8岁的叶圣陶被一个30多岁的女人看上,只因他在好友的婚礼上题了一首词,对方还赶着上他家提亲。谁知叶圣陶听了对方的条件,立刻就同意了婚事。 1912年,18岁的叶圣陶刚回国不久,就收到了老友结婚的邀请。新婚当天,叶圣陶除了送贺礼外,还在好友的婚礼上提了一首词《贺新郎》,以此祝福新郎。现场的来宾看到叶圣陶提的这首词,无一不为之惊叹。 大家都在讨论这个人是谁,怎么这么有文采,还有一个30多岁的女人过来找新郎:“这个人是谁,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介绍?” 新郎一看对方这个语气,就知道肯定看上自己的这位好友了。大喜的日子,他心里也开心,当时就把叶圣陶拉了过来。而这个30多岁的女人就是胡铮子,看到叶圣陶,她一点都没有隐藏自己对他的欣赏。 她先是上前问叶圣陶有没有对象,有没有心仪的人,想什么时候结婚。总而言之,几乎都是围绕着叶圣陶的私生活在问,问了那么多问题,身边人都听出了,这是瞧上叶圣陶了。别人也有想上前打听的,但碍于胡铮子一直拉着叶圣陶,其他人根本抢不住这个机会。 得知叶圣陶刚回国不久,她对叶圣陶的好感又更高了一层。有文化,长相还那么帅气,这样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婚宴上,胡铮子把叶圣陶的家底也全方面的打探了一番,彻底了解之后,她心里下了个决心,一定要去他们家提亲。 原来,这个提亲是为她自己的侄女儿胡墨林提亲,胡墨林也到了适婚的年纪,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如今,对于两个人来说,也都是一个机会,如果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那就再好不过了。 但婚姻这件事情必须要慎重再慎重,特别是提亲。在当时那个年代,女子上门提亲的非常少,几乎都是男子上门提亲。 不过,胡铮子可不在乎这些,回到家后,她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里人。并且,还告诉家里人一定要促成两个人的婚姻。 她心里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侄女儿胡墨林,侄女儿早就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她之前一直想着给侄女介绍对象,但见了很多个,就连她自己都不满意,更何况侄女胡墨林了。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婚姻大事对于女子来说同样非常重要。确定了想法,然后,她就拿着礼物,找了与叶圣陶相熟的一位好友王伯祥上门了。 胡铮子是个非常直爽的人,过来就跟叶圣陶的父母说明了来意,并且还提出了他们的条件:一定要对胡墨林好。在她的一番游说之下,叶圣陶父母也了解了胡墨林,儿子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写作,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找个有文化的儿媳妇。 不过,这件事情他们还是问了儿子叶圣陶,想听听他的想法。谁知叶圣陶听了对方的条件,立刻就同意了婚事,叶圣陶没想到,对方仅仅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这也让他对胡墨林越发的好奇。 那时候还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的婚事,除了婚礼当天两个人参与之外,结婚之前他们两个人没见过一次面。 那时候,包办婚姻的并不是只有叶圣陶一个,像鲁迅,徐志摩,都曾被父母包办婚姻。结婚之后,双方无疑都对那段感情非常排斥。但叶圣陶和妻子胡墨林不一样,两个人结婚之后,一直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还孕育了三个孩子。 叶圣陶曾经以为,自己可以和妻子这样一直幸福到老,但没想到,两个人相伴了41年,妻子却患上了绝症。 自从妻子患病之后,他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全都停下来,一心照顾妻子。那时候他每天都希望妻子能够被治愈,可碍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胡墨林还是没能活下来。 自从胡墨林去世之后,叶圣陶整个人的性格就变了。他经常独自一个人写书,独自一个人怀念妻子。有人看他这个状态,劝他再娶,不要守着亡妻过一辈子。可他不愿,和妻子结婚这么多年,他的心里除了妻子,再也装不下其他人了。 以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在那个还是包办婚姻的年代,叶圣陶爱了妻子胡墨林爱了一辈子。他们的爱情简单又纯粹,又何尝不是那个年代的写照?
1912年,18岁的叶圣陶被一个30多岁的女人看上,只因他在好友的婚礼上题了一首
超哥评历史
2024-10-06 21:16:52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