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赚20万元,我们不穿的二手衣服为什么会在非洲那么受欢迎?是利用我们的善意,还是

事友看过 2024-11-06 12:00:35

日赚20万元,我们不穿的二手衣服为什么会在非洲那么受欢迎?是利用我们的善意,还是有什么不可说秘密? 信源:日赚20万,你扔的二手货在非洲是宝,破产老板靠二手衣服东山再起——澎湃新闻 你可能想不到,你衣柜里那些压箱底的旧衣服,最终的归宿或许不是垃圾填埋场,而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 这背后,是一条连接中国与非洲的特殊产业链——旧衣回收。 这门生意究竟有多赚钱? 有人说日入20万,也有人说一吨衣服能赚几千块。 国内的旧衣回收,这两年算是彻底火了。 实际上,这个行业就是集中无人问津的旧衣,然后将其输送至像非洲和东南亚这样的地区。 这些地区为何成为主要接收者?因为他们的纺织业不够发达,大多衣物依赖进口,同时当地消费能力相对较弱。 于是,在我们看来早已过时的衣物,在他们那里却成了抢手货。这行当听起来不难,但实际操作中却有许多细节需注意。 有的人专门从广州打包数以千计吨的旧衣,通过海运发送到非洲。 流传的说法是,这些衣物在非洲市场常能迅速售罄。 那些经营此道的中国商人很少担心货物滞销,反而可能担忧货源不足。 非洲地区为何偏爱中国的旧衣?究其根本,贫困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比新衣的高价,对许多非洲人来说难以负担,二手衣物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了选择,且质量上也可能有不错之选,于是成了人们的首选。 特别是女性内衣,在非洲市场的销量尤为可观。 新的高质量内衣可能要价数百乃至上千,而旧衣的价格则远低于此。这门生意看似诱人:购入成本低而卖出价格高,利润空间巨大。 在国内,旧衣回收价格可能只有每斤几毛钱,而到了非洲,每件衣服可以卖到数美元。其中的利润,想想就令人心动。而且,中国作为服装生产与消费的大国,每年产生的旧衣物数量十分庞大。据保守估计,每个中国人每年会丢弃大约3-5件衣物。 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旧衣回收市场的潜力确实不容忽视。再加上如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旧衣回收也成为了顺应潮流的“绿色产业”。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旧衣回收这门生意虽然看似利润丰厚,实则并非轻而易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以往是欧美商家主导非洲的二手服装市场,现在中国商家纷纷加入,竞争自然变得更为严峻。此外,旧衣回收也遭到了一些质疑。 二手服装交易在非洲大陆引发争议,一方面为非洲人民带来经济实惠,另一方面却威胁到本土纺织业的生存。 批评者担忧这种贸易形式实际上是在倾销“洋垃圾”,会阻碍非洲纺织业的进步。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者的疑虑集中在不良商人可能利用此机会,销售质量低下的商品,损害消费者利益。 对于那些希望在二手服装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的从业者,他们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首要任务便是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市场竞争态势、回收定价、可供使用的可靠销售渠道等,未雨绸缪才能避免商业陷阱。 建立与信誉良好的渠道商的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回收的旧衣物需要找到下家如出口分拣厂进行销售。 在启动回收业务之前,与本地或周边的分拣工厂建立联系,并了解他们的收货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一些实用的回收技巧也是必要的,比如去哪里能够回收到大量高质量的衣物,哪种人群的衣物回收效果佳等,虽然不必样样精通,但至少需要掌握一些以确保回收量。 遵守基本原则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不收破损严重的衣物、太暴露或有明显污渍的衣物以及民族特色的服饰。 而对于一些特殊类别的衣物,如羽绒服、带毛领的衣物、名牌包等高价值物品,需要特别注意分开处理。旧衣物回收不应仅限于出口“洋垃圾”的层次,若要实现长远发展,探寻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 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旧衣物回收后再加工,制造出新的服装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或者,考虑与非洲国家共建,支持他们发展本土服装业,减少对二手服装的依赖。 这样既能解决非洲的就业问题,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从业者需提升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如此旧衣物回收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大价值。 从被忽视的角落崛起,旧衣物回收业逐渐壮大,展现了其庞大的商业潜力。 它连接着中国和非洲,也连接着环保与经济。 这门生意,有人看到了暴利,有人看到了商机,也有人看到了争议。 未来,旧衣回收究竟会走向何方?

0 阅读:11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