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视察甘肃张掖,见乡亲们衣衫褴褛,甚至有十来岁女孩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1-13 14:04:47

1969年,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视察甘肃张掖,见乡亲们衣衫褴褛,甚至有十来岁女孩衣不蔽体,路边还坐着几位赤裸的姑娘。他质问同行的地委书记为何如此,书记勉强解释,却被皮定均怒斥。 皮定均到达张掖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里猛地一紧——街上不少乡亲穿着破旧衣服,甚至路边坐着几个十来岁的女孩,竟然衣不蔽体,几个姑娘干脆赤身露体。 看到这种情形,皮定均心头的怒火直往上蹿,他停下脚步,冷冷地问身边的地委书记:“这些姑娘怎么没衣服穿?” 地委书记没想到皮定均会这么突然发问,略显慌张地支吾道:“皮司令啊,这里比较偏远……条件差,大家生活艰苦嘛……” 皮定均一听这解释,心中愈发恼怒。他低沉有力地质问道:“艰苦?艰苦成这样,姑娘们都穿不起衣服了?”这句话让书记哑口无言。 皮定均的心中不禁回想起早年的日子,那些艰难的岁月让他深知什么是真正的艰苦——可这些孩子们赤身露体,这是哪个干部可以轻描淡写解释的? 其实,皮定均对底层百姓的苦难有深刻的理解。 他出身贫寒,幼年父亲早逝,和祖母相依为命,早年跟随红军走南闯北,参加了长征,扛过“反围剿”战役、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次次在战火中磨砺,成了我军赫赫有名的“皮老虎”。无论在哪里,他都关心着百姓的生活,总是力所能及地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这次张掖之行,皮定均看到的场景无疑触动了他多年来对百姓的真挚情感。 地委书记依旧试图找补,解释张掖地处偏僻,生活困难。“可是你这个书记在做什么?”皮定均毫不留情地打断了他。看到乡亲们的生活水平如此低下,他当即回去把自己带的物资分发给了乡亲们。 临行前,皮定均还把自己和家人攒下的布票都拿出来,交给了当地干部,要求务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衣穿。 这位将军的性格其实与他那支赫赫有名的“皮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46年,中原突围战役中,皮定均率领1旅以七千人吸引敌人主力,为主力部队向西突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那一次,他和战士们在敌人四倍兵力包围下,硬是与敌军周旋千里,带着完整建制成功突围,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从那以后,他的1旅被人称作“皮旅”,成为名震华夏的英雄部队。 中原突围的艰险程度不言而喻。为了掩护主力,皮定均率部佯动东行,成功将国民党的兵力拖入包围圈。 他带领战士们躲避敌军追击,在山岭河谷间穿行24个昼夜,行军两千里,经历了23场恶战,最终胜利抵达苏皖解放区。 能带着完整的建制突出重围,不仅体现了皮定均卓越的指挥才能,更显示了他的忠诚与不畏牺牲的精神。 这次战役奠定了皮定均在军中的威望。 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亲自过问,特批他从原定的少将晋升为中将,批示道:“皮有功,少晋中。”毛主席的这句话正是对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的英雄表现的最高认可。 正是这样一个勇敢、刚毅的将军,在1958年回到豫西看望乡亲们时,受到百姓热烈欢迎,大家奔走相告:“皮旅长回来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将军身份而自居高位,而是随和地和乡亲们交谈,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这种为百姓办实事的作风,皮定均始终未曾改变。 回到张掖的视察,皮定均感到“既然大家生活这么艰难,地方上的干部应该多做实事”。这次他怒斥地委书记后,张掖的干部们一改往日作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改善民生、关心百姓的实际问题上。皮定均的严厉批评,实际上是对干部们的督促与鞭策。 然而,1976年,皮定均将军因意外空难不幸牺牲。消息传来,很多人悲痛不已,尤其是张掖等他曾视察过的地区,大家自发地组织了悼念活动。 他的精神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消散。 十五年后,豫西地区的老百姓提议将他的骨灰一半安葬在当地,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民请命、心系百姓的将军。最后,皮定均的骨灰一部分留在北京八宝山,一部分葬在他战斗过的“故土”,与这片土地永远相依。 皮定均一生的风骨不仅在“皮旅”精神上得到延续,更留存在他去过的每一片土地上。

0 阅读:99
李小哥知识说

李小哥知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