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名外交官退休后,携妻子离家,从此杳无音信。直到10年后,一位衣衫破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1-13 15:19:25

2005年,一名外交官退休后,携妻子离家,从此杳无音信。直到10年后,一位衣衫破旧的老人被送到医院,才揭开了两人的失踪之谜,他们的故事也感动了无数人。 2005年的某个夜晚,63岁的朱敏才和妻子孙丽娜在家中闲聊,退休生活平静而美好。 作为一名前外交官和一位退休的高级教师,他们有稳定的退休金、体面的生活。然而,偶然间电视播放的一则新闻打破了这份宁静。 贵州贫困山区的一个年轻女教师,背着学生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孩子们的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新闻中的景象让两人久久不能平静。孙丽娜动情地说:“他们那么小,却缺乏教育机会,咱们能不能帮帮他们?” 朱敏才没有犹豫,贵州正是他的家乡。他说:“趁着身体好,去山区支教吧!”妻子点头称赞,两人当即决定放弃舒适的生活,踏上未知的支教旅途。 尽管他们的女儿并不支持,担心父母年事已高、体力难支,但两位老人并未退缩。他们甚至选择不告知家人,偷偷打包行囊,悄然出发。 贵州的山路颠簸难行,空气湿冷潮湿。经过长途跋涉,朱敏才夫妇来到望谟县第二小学。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震:学校仅有几间破旧的平房,课桌是由石头和木板拼凑而成。 学生们的教室没有玻璃窗,风一吹满屋都是灰尘,孩子们衣衫破旧却坐得端端正正,眼神中透着对知识的渴望。这种情景朱敏才夫妇闻所未闻,所见所感让他们备受震撼。 他们住在学校一间10平米的小屋,屋内只有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和摇摇欲坠的衣橱。茅草屋漏风,每逢雨季四处渗水,冬天无供暖设备,夫妻俩只能用两床薄被裹身取暖。 尤其到了夏天,屋外是臭气熏天的厕所,不少绿豆蝇飞进飞出。为了减少气味,孙丽娜不得不戴着两层口罩入睡。 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打击他们的热情。孙丽娜担任英语和语文老师,而朱敏才自创了一套简单的体育课程,还教孩子们音乐。 他们发现学生们连课本都不足,便自掏腰包前往县城买书,为了让孩子们读到课外书,他们徒步四小时,将一本本书背上山。贫苦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惊喜,他们终于有机会了解大山外的世界。 望谟县的支教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后,夫妇俩又来到条件更加艰难的兴义市尖山苗寨。尖山苗寨海拔1300米,地形险峻、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 朱敏才和孙丽娜来到学校,看到的仅是一间狭小的石头房,没有窗框、没有像样的课桌,唯一的老师只能教语文和数学两门课。 面对这种条件,他们却没有后退的打算,反而立刻着手增设课程,为学生们安排英语、美术和体育课。 除了教学,他们还尽力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夫妇俩用积蓄请来厨师,为孩子们提供热食,代替那些冷馒头和清水煮土豆的午餐。 他们还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助,设立了“白杨助学金”。每次回到北京治病时,孙丽娜都会主动为学校争取更多的图书和学习用品。经过努力,他们为学校筹集了87台电脑,添置了千余本图书。 多年的山区生活使得朱敏才夫妇身体每况愈下。长期的强烈紫外线让孙丽娜的眼睛几乎失明,左眼视力仅存0.03,而朱敏才则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和糖尿病,常常疼得难以站立。 他们从未索取任何报酬,省吃俭用,把退休金大部分用在了改善学校条件上,甚至连社会捐赠的奖金都全数捐出。有人问:“你们不后悔吗?”朱敏才总是微笑着回答:“能看到孩子们成长,再辛苦也值。” 2014年,朱敏才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北京接受治疗。人们看到新闻时,才知道这位衣衫褴褛、身形消瘦的老人正是曾经的外交官朱敏才。女儿看到父亲的样子,泪流不止,朱敏才却轻轻安慰她:“不哭,你爸妈做的是大好事。” 朱敏才住院期间,越来越多的好心人主动联系,为支教学校捐助物资,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项目为他们提供10万元奖励,夫妻俩将这笔奖金悉数用于修缮食堂和新建教室。在他们的带动下,社会各界捐赠累计超过350万元,这些款项全部投入了山区教育设施的改善。 2015年,朱敏才和孙丽娜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称:“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夕阳最美,晚照情浓。”这是对他们十年奉献的高度赞誉。 2022年9月25日,81岁的朱敏才因病去世。临终前,他仍然念叨着山区的孩子们,他未完成的支教事业。孙丽娜继续坚守在支教岗位,带着这份信念,用余生的力量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 朱敏才和孙丽娜的支教故事让无数人深受触动。他们不是最显赫的人,却在平凡中用大爱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他们的名字不会被轻易遗忘,他们的信念也将世代流传。

0 阅读:102
李小哥知识说

李小哥知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