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次子硕塞,可能是含金量最低的铁帽子王。 严格来说,硕塞应该是皇太极的第5个儿子。那清实录为什么要说他是皇太极的次子呢? 这就要说到清初的两个序齿的潜规则了。 第一个,夭折的孩子不序齿。 这点我们看康熙年间九龙夺嫡的电视剧也能看出来。胤禔实际上是康熙的第5个儿子,可是他的4个哥哥都夭折,不序齿,所以他是皇长子,是大阿哥。 硕塞的4个哥哥里,有两个没活到成年,因此都没序齿。 第二个,是庶妃生的庶子不序齿。 清初“嫡庶神教”得很,只有嫡子计入兄弟间的排行,庶子甚至不被当做正经儿子。 当然清初是一夫多妻制,福晋和侧福晋都算是妻,生的儿子都算是嫡子,能计入兄弟排行。 硕塞正是侧福晋所生,是被视为嫡子的。 而硕塞的4个哥哥里,皇太极的第4子叶布舒虽然活得比硕塞还长,却因为是庶妃所生,不能参与兄弟之间的排行。 这么一来,硕塞顶上的哥哥,就只剩下皇太极继福晋生的豪格了。硕塞作为皇太极实际上的第5个儿子,也被清朝官方文件称为“太宗次子”。 说句题外话,皇太极的第9子顺治皇帝,由于同样的原因,被称为“太宗第三子”。 由于硕塞这个得天独厚的出身,他在15岁那年,还没上过战场的时候,就被封为多罗承泽郡王。 此后,他跟着多尔衮的同母弟多铎一路南征。 顺治二年,16岁的硕塞先跟随多铎于潼关战胜李自成,攻克西安,后跟着多铎南下灭南明的弘光王朝。 顺治三年,硕塞跟随多铎北征,大破蒙古苏尼特部的腾机思。 顺治五年,硕塞开始独立领兵,剿灭了天津的土寇。 顺治六年,硕塞在多尔衮同母兄阿济格的指挥下,围攻反清的大同。 这就是硕塞短暂一生的全部战功了。顺治十一年他就因病逝世,年仅27岁。 100多年后,乾隆皇帝钦点他为清朝开国8大铁帽子王之一。 可是硕塞的战功我们前面也看过了,他除了一次剿匪之外,甚至没有独立领兵过。他最亮眼的功劳,都是作为多铎的副将拿下的。 清初没有比他战功更高的王爷了吗?为什么他可以成为铁帽子王呢? 其实,无论是皇太极的第7子阿巴泰,还是皇太极的第12子阿济格,还是皇太极的侄儿岳讬,光论军功,都比硕塞更配铁帽子王,可是他们都没有入选。 乾隆选硕塞,是有私心的。 第一,皇太极一脉的铁帽子王太少了。 皇太极虽然有11个儿子,可是除去夭折的和他瞧不上的庶子之外,只有4个算是他眼里常“正经儿子”。 这4个人,在清军入关那一年,豪格36岁,硕塞16岁,顺治皇帝7岁,博穆博果尔3岁。 只有豪格早早有机会上战场,立下赫赫战功。 这也就意味着,要严格按照功劳评选铁帽子王的话,皇太极一脉只有豪格一人能入选。 这看起来太寒碜了。 于是乾隆为了充面子,把硕塞也选了进去。 第二,硕塞的“孙子”,是雍正的十六弟允禄。 硕塞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博果铎继承了他的亲王爵位。可是博果铎去世的时候,却没有儿子。 这个时候,博果铎的兄弟有儿子啊,正常情况下,应该由博果铎兄弟的儿子继承亲王爵位。 可是博那会雍正刚刚登基,正在想办法答谢对自己有拥立之功的几个兄弟呢,一看博果铎这空出来个亲王爵位,这个亲王由于有多年积累,比新封的亲王有钱多了。 雍正立刻喜滋滋地把十六弟允禄过继给博果铎当儿子,既抢了这个亲王爵位,也继承了硕塞博果铎父子两代积累的财产。 允禄不仅对雍正有拥立之功,也和乾隆感情不错,直到乾隆三十二年才去世。 也就是说,在乾隆评选铁帽子王的时候,继承硕塞庄亲王爵位的,是允禄的后人。 铁帽子王说是封给开国诸王的,本质上是他们活着的子孙在享受。乾隆和允禄感情好,也乐得给他的子孙一顶铁帽子王。 于是在多重因素之下,军功并不显著的硕塞,就成了清朝开国8大铁帽子王之一,还是一个铁帽子亲王。 他大约也是含金量最低的铁帽子王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皇太极的次子硕塞,可能是含金量最低的铁帽子王。 严格来说,硕塞应该是皇太极的第
丰丰谈历史
2024-11-20 22:03:57
0
阅读:1